屈原,一位有着高贵出身的政治家,见识广博,聪慧过人,明白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对外的辞令。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说:“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曾经的屈原,满腔热血,励精图治,想帮助楚王成就统一霸业。他重视人才,培养高尚的品德,无奈,却制造出一片荒秽——势利小人。
上官大夫与屈原官位相同,想争夺国君的宠爱,心里嫉妒屈原的才干。楚王让屈原起草法令,被上官大夫看见了,他想夺过来修改,屈原不给,于是他就在楚王面前进谗言:“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可是每一道法令颁布之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自己,没有人能起草这种法令。”楚王听了很恼怒,从此疏远了屈原。
他一心辅佐君王,实施美政,连齐抗秦,却遭到亲亲秦派的迫害。从此,楚王听信小人,将他放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是吗?所以屈原才会吟出“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这么悲情的诗句!
戴叔伦写下:“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叶。”国破,家亡!一幕幕悲惨的画面,一首首悲情的曲子,在萧瑟的寒风中,让人不寒而栗!残阳斜照着江面,暮霭笼罩着江身。我们都知道此时的楚国,寒风过去不是温暖,残阳之后不是旭日,暮霭过后不是黎明!
如果我们用现实的眼光审视屈原,觉得他很傻。可是,如果让命运再一次轮回,屈原一定会重新投入汨罗江。我想,执着和浪漫便是他生命的全部吧!
当一个人过于强烈地期望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时,那就注定生命是一场悲剧。
可是执着依然能在生命中开出艳丽的花朵,理想却能在黑暗中碰撞出浪漫的火花。
一个被楚怀王和楚国人民抛弃的人依然写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此坚定的诗句,也可以吟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此好人的语句,依然可以高唱“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一个不被国君重视,不被别人待见的人依然如此热忱地爱着自己的国家,如此担忧着祖国的人民,这本身就是一种执着。
美政、理想像罂粟花一样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引着屈原走向他的悲哀,所以他的试中充满了令人心碎的声音。慢慢地,他从一个左徒、三闾大夫的政治家走向了身披鲜花的诗人。
或许,诗和政治相遇,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政治的黑暗怎么和高洁的诗歌相容呢?然而,屈原的诗人形象和正直的政治家合二为一的时候,对他来说就是一种错误,一种悲哀。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汨罗江。
清风徐徐,吹不散朝廷的腐朽,江水缓缓流淌,洗不尽尘世的污秽,鲜花依然散发着香气,却唤不醒昏睡的楚王。既然理想化为泡影,那么肉体留在世上有什么用呢?诗人只能最后一次选择浪漫:他要披着鲜花,挂着长剑,将身体投入汨罗江,把灵魂留在风中!
诗人的浪漫注定了他的悲哀!诗人的执着注定他的不朽!
两千多年前,这个浪漫的诗人在汨罗江的波涛中翻滚着,然而生命在时光的车轮中轮回着。司马迁才会赞叹:“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他的志向,可与日月争光!
他的一生,是在用生命书写浪漫和执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