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商周时期,最后定于春秋时期。一年24个节气,每个节气之间相隔15天,每月两个节气,第一个叫作“节气”,第二个叫作“中气”,现在统称“节气”。
寒露时节,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这意味着气候将由秋之凉爽转向冬之寒凉。随着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北方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一些地方已经进入或是即将进入冬季,华南日平均气温不到20摄氏度。
七十二侯是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侯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侯。各侯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一候:鸿雁来宾
自白露开始,陆续就有鸿雁启程南飞,到寒露前后,最后一批鸿雁会大举南迁,它们在途中偶尔会停下来休息、喝水,就像远方来的宾客一样,之后就要进入寒冷的冬天了。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此时,天气进入深秋,寒气开始逼人,雀鸟们都躲藏起来,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便以为蛤蜊是雀鸟变成的,雀鸟变成蛤蜊虽是无稽之谈,却隐含了古人对天地的认识,古人认为此时节天地阴气重了,飞物自然应该变为潜物,如果雀鸟依然十分活跃,则说明季节错乱,会有灾祸降临。
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将要谢幕时,菊花普遍开放,天地万物皆是负阴而抱阳,菊花却在阴气渐重的时候开放,给肃杀凄凉的深秋涂抹上了一丝勃然生机。菊花原产于中国,最早只有黄色的花朵,所以说“菊有黄华”,到目前为止,菊花已有大概三千多种,并且颜色各异。
寒露习俗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因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古称“长寿酒”。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古时登高也源于“避祸”。
寒露时节的精神调养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寒露时节养生保健的内容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