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冲突的关键触点?
触点如同营销的开关,一旦开启就能引发消费者的认同感,从而促成购买,这些念头更容易从脑海中蹦出,是习惯性而想到的,只有找到左右脑冲突的认同点,才能找到触点的机会点。
这个世界上最难征服的是什么?是人的思想。
那我们怎么去征服人的思想呢?这里面也有一种冲突: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去解决。
营销的传统时代,市场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即消费者还根本不知道或不了解品牌,企业的传播在于解决传播和接受度的冲突,由此造就了商业中“广告一响,黄金万两”的神话现象,当时有一个很著名的话是“每天向央视开进一辆桑塔纳,开出一辆豪华奥迪”。在那个环境下,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少,只要品牌的知名度能够迅速打开,订单就源源不断地发送过来。
但现在营销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公开和透明,品牌的信息和口碑不仅仅存在与消费者嘴上和央视广告中,更多都到了互联网平台以及各大广告渠道中。消费者想购买一个产品,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店铺去查看相关配件、服务、口碑,来综合评价是否在这里购买这个商品,完成非常复杂的消费决策,这里的冲突变成了信息对称的冲突。
刚才提到:信息不对称时代主要依靠的是让消费者知晓,然后让消费者被动地来选择品牌;而在信息对称时代则主要靠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主动地来选择品牌。那么这个打动的环节和链条就尤其重要。
冲突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在内容体系上下功夫,走心、感动、刷屏是这两年我观察到的一些营销的关键词,但是短暂的热点走心刷屏过后,又为品牌剩下了什么?
作为一个综合的品牌管理者,在我们日常的品牌管理中,学习曾经的策划三板斧“找特性+打广告+上央视”,或者单纯学习走心、刷屏然而忽视转化和认知,都仅仅是在单独方面去学习和应用品牌管理。但在品牌传播的维度,我个人的观点是综合运用来解决品牌传播的问题。
一、广告是广告,内容是内容
广告是什么?广告是消费者不愿意看的事物,广告是很难被记住的事物。在做任何一项传播或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区别清楚是广告还是内容。广告的要求是简单、重复,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内容的要求是深度,有质量,能够为阅读者和参与者带来价值。当然这两项也没有说完全一定要分清楚,但看待具体传播项目一定要去这样思考。
例如要投放一则线下的户外广告,那么信息一定要简单,一定要消费者一眼能看懂,能记住讲了什么,这就要求设计者有所为,有所不为,去进行相应的信息设计。
而如果要做一个深度的内容,文案、美术、事件等都要换换相扣,让消费者能够有参与感和体验感,或者获得他想要获得的价值。
二、认知和情感同步进行
认知一般是指广谱性的,用冯卫东冯老师的话来说即:品牌是什么?与其他品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是这样?即一个品牌如何最简单地看待和评价一个品牌。
而情感方面则包含消费者可能在这个餐厅求过婚,有特殊情结;可能在这个餐厅过过生日,或者这里有一位服务很温馨的服务理事,或者这个餐厅在她眼里是很亲切的......等等之类情感的集合。
我们无法判断每一位顾客到底是因为情感因素还是认知因素抑或是其他各项因素来店里消费,但我们在平时传播的过程中可以相应地去传播信息,不仅要做认知的传播,还要做相应情感的传播。只是这两类内容在做的时候要控制好信息差,这个就看个人把握了。
三、未来是内容时代,有内容的品牌会更受欢迎
这是我个人的观察和猜测,随着90后00后加入主流消费大军,中国的消费结构和市场营销品牌等将迎来巨大的变化。作为90后其中的一员,深刻感受到我身边的同学朋友和稍微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在消费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这方面已经有许多前沿的研究报告已经出来,可以做相关阅读和理解。但未来,中国的品牌一定会在内容建设上更加突出,会涌现出更多带价值观、带态度的品牌,这也是我们目前比国际品牌要弱的一些地方。中国品牌还在产品力的阶段,等待突破产品力到品牌力,需要价值观的驱动,而价值观则会由内容去表现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