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教育
谁说你不努力,他们知道你的思维模式里潜藏着巨大潜力吗?

谁说你不努力,他们知道你的思维模式里潜藏着巨大潜力吗?

作者: 何莉莉 | 来源:发表于2018-03-23 06:59 被阅读0次
现在流行一种心灵鸡汤:你必须足够努力,才能让自己看起来毫不费力。

细思恐极,为什么要让自己看起来毫不费力呢?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怎么这么害怕表现出努力?

那是因为很多时候努力从一个褒义词变成了一个反映你能力差的代名词,更多时候,努力只是你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替代老方法提升效率在旧思维里打转的无用功。其实中国汉字里,对努力的解释也不过就一句话:努力指用尽力气去做事,后来指一种做事情的积极态度。比如说努力工作,努力学习。

而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里的一段话不知要点醒多少梦中人。

“不过,我并不是个守株待兔的人。我依照自己的方式一直在努力,比你努力十倍。”
“说的也是。”我承认。
“有时看遍这个世界后,真的令人厌烦。那些家伙为什么不知道努力呢?不努力何必还满腹牢骚呢?”
我惊讶地注视永泽的脸。“在我看来,世人都在辛辛苦苦地努力工作啊。难道我的看法错了?”
“那不叫努力,只是劳动而已。”永泽面扼地说。“我所说的努力不是这样,所谓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

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最聪明?”“考第一的时候!”

“你看XXX多聪明!人家考了全班第一!”
——从小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环境里长大的我们对这些话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从小背负着考第一的愿望并且用毕身功力为之努力被视为是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可是这样的努力真的会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吗?他们真的享受了学习的过程吗??他们到底是为了考试还是自我提升而学习??想必这个答案我们都是心知肚明的,那个年代的我们,俨然成了考试的机器,因为大家都被灌输了一个思维:好好努力考第一,考个好大学。就是没人告诉我们怎么去努力,努力背后却附上了他人(自己)对自己未来的期待。

我们在这样被期待的教育模式中长大,也是在一群学霸中摸爬滚打了很多年,一直很努力但是名次永远不拔尖的艰辛你懂的。可是为什么人家学习起来就那么容易自己却这么费劲呢??为什么平时学得很好但一到考试的时候就掉链子呢??

答案竟然是思维模式!!

最近读了一本书,帮我彻底解答了多年来的诸多疑惑。

这部书是斯坦福心理学家Carol S. Dweck, Ph. D.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总结并区分了人们两种思维方式的成果:僵固式思维(Fixed Mindset)和成长式思维(Growth Mindset)。聪明如你,从字面意思就不难判断哪一种思维模式能让我们生活得更轻松愉快——成长式思维。

下面就来给你说说这两种思维模式。


首先,什么是成长式思维?

举个例子大家来感受一下。

想象一次对你影响很大的考试,你熬夜苦战、准备充分,结果只拿到C+。

当然你肯定会觉得失落、甚至难过,但在这些情绪之后如果你觉得“OMG!完蛋了!我真的好失败!”或是“我这个学期都学了些什么!”
———那么这就说明你是典型的僵固式思维。

如果你在想“C+说明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或是“没关系,即使我这次考试失利了,我也一样可以继续提高自己,因为这场考试不是终点”。

那么恭喜你,这是典型的成长式思维模式。

再说大家都熟悉的《欢乐颂》,剧里的樊姐常挂在嘴边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人家安迪,智商那么高......”,然后就是一阵叹息,自己永远比不上的感觉;关关对安迪也是充满了崇拜和羡慕,说起安迪,也是一副“我怎么也达不到安迪境界”的自卑。

她们都认为安迪的成功是因为她的智商高,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僵固式思维模式。

关于成功,曲筱绡说过一句更中肯的话:“做生意嘛,无非就是做人和做事,别人能做,我也能做。”这就是曲筱绡在做生意这件事情上,拥有成长型思维,她在摔断腿、英语不流利、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依旧能够乐观,或者说厚脸皮地去拉客户,她在对待生意这件事情上,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

那么这两种思维模式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应试的教育模式很容易让我们陷入这样的怪圈,一次失败的考试可能带来来自老师家长以及名次的三重压力,如果碰巧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很容易给自己更多的心理压力——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四面楚歌:学习=考试=名次=大学=前程。

那么换算一下,学习=前程。这让(我们)孩子怎么爱上学习!

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以上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都是僵固式思维模式在作怪!

在僵固式思维观念里,成功是靠天赋和能力的,这些都是先天决定的,或者是性格本身原因。有些极端的想法就是“人家天生就很聪明”,“你再怎么努力也超过不了人家”,等等。

而在成长型思维观念里,成功的因素不仅仅是人的天赋、才能,还有方式、方法、心态等等,以及其他外界环境因素。

对于僵固式思维的人,在他们得到回报、自我感觉成功的时候,他们会非常认可自己,认同自己的价值,但在他们失败的时候,他们时常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这就比如是很多孩子在学习好的时候自我认同感很强,但一旦遇到一点挫折就觉得“很丢脸”、“天要塌下来了”。

因而僵固式思维的人,总在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证明了自己比别人优秀、自己与众不同,才觉得自己是被认可的,其实他们深怕自己不如别人。

恰恰相反的是,对于成长性思维的人,失败、挫折、困境如同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因而鞭策自己不断努力,克服短板。“别人能做到,我也一定能做到!”就是典型的成长性思维。

如果说僵固式的思维方式如同一个限制了你仰望星空的天花板,那么当你拥有成长性思维模式的时候就好比是这道天花板被移走了,你的上方是无尽的星空,没有边界,正如你的潜力也一样没有限制。

那么,如何习得成长式思维呢?

在《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这部书中,Dr. Dweck首先问了一个问题:你认为你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再次恭喜你:你已经主动推开了那个限制你潜力的天花板!

接下来的事情便是教会自己如何一步步地发掘自己的潜能——一层一层地搭起通向星空的天梯。

如何培养自己成长型思维

每天记录下自己的小确幸、小幸运、以及自己每天工作的反思和提高,我努力尝试以下这些方法和自己对话,鼓励自己:

1、当你想放弃时:

我的能力不够 / 我不擅长这个。 ——>

我试试别的方法 / 我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弥补自己这方面的不足。

2、当你犯下错误后:

我犯错了,我很沮丧 / 我很差劲。 ——>

这次我做错了,但是我已经知道这么做是行不通的,下次我就知道怎么处理了,我又学会了一招!

3、当你面对困难时:

这好难 / 这太复杂了 / 我没办法完成 / 我做不到。 ——>

我再想想别的方法 / 我可能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 我再试下别的途径,抓住这次机会获取新技能也不错。

4、当你发现别人做的比你好时:

他比我聪明,没办法,我的某个才能 / 某种性格 / 天赋不如他。 ——>

他是怎么做的,我也要试试看。/ 我试一下他的方法,说不定我也能做到。

5、当你追求完美时,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

我只能做到这样了 / 我做不到更好 / 我没法做到那么完美 / 我就是这样,不可能更好了。 ——>

我再看看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我还能做得更好。/ 下次我可以换另一种方式,做得更好。/ 以后再练习,我还能再提高。

6、当你否定自己或者被别人质疑时:

我不擅长这个 / 我做不了这些 / 我就是没这个天赋。 ——>

现在可能做得不好,没关系,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努力,尝试新的方法,我就会慢慢提高,习得这种技能,我就会越来越擅长啦。

另外,你还可以把上面这幅图打印出来贴在你的镜子上,这样它每天早上都能提醒你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区别。

当你结束了一天的生活时,试着问问自己如下的问题:

今天有哪些事情是可以让我成长或学习的机会?包括让我自己和让我周围的人进步的事情。

当你认为自己看到了一个机会时,试着问自己:
我打算从什么时候、在哪里、怎样开始实施行动计划?

当你遇到了困难或瓶颈的时候,再问问自己:
我能从什么时候、哪里、怎样开始实施一项新的行动计划?

即使当时感觉很糟,也不要畏惧!行动起来!

当你成功地实现了目标时,不要忘了问自己:
我能怎样才能继续保持这种状态,让自己不断进步?

改变都是不易的。但是改变自己从僵固式思维变为成长式思维的时候,你会有一种移开了你头顶遮挡你前进的天花板的豁然开朗。那顶天花板上总是写着“这里已经很高了,我能到达已经很不容易了”,而移走了天花板,你时刻能感到“没有什么不可能,我有目标就能做到,关键是我怎样去行动!”

所以,亲爱的你,请不要再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垂头丧气,也不要因为一次获奖而觉得高人一等,更不要因为暂时性的没成就而感到沮丧———因为你需要的认同感其实来自于你自己!成长中的你会发现学习时的自己最聪明!你会发现这样的努力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因此,无论你是做什么职业,人际关系、亲子教育,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都极其重要,它决定了我们再面对失败时的复原力、面对成功时的持续力、面对挑战时的承受力,希望每天每个人都能保持这种思维模式,让你变得更加向上。

每天勤勤恳恳努力的人那么多,可真正做出成绩的人却寥寥可数。其中的决定因素并不在于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在思维模式的层面上。现在你已经知道自己思维模式还潜藏着巨大的潜力,还需要在意他人的人云亦云吗?你就是你,一直在成长路上变得更优秀的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说你不努力,他们知道你的思维模式里潜藏着巨大潜力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lt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