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主体性转向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西方思想文化史一个最重要的转折,就是把主观权威作为衡量所有经验、看法、伦理观念的标准。伟大的内在化,内在主观的感觉、经验、体悟成为最真实、最可靠的判定标志,来衡量某种观点主张或某种道德价值是否真实、严肃、正确。
整个古典传统以及文艺复兴对古典的重振,都在强调外部。
循道会社是其参加的成员都依循特定的生活方式以求得灵魂圣洁。创始人是卫斯里,他布道的主旨是,上帝赐恩于那些信奉上帝的人,内在归信体检是得救的保证。
帕斯卡,心灵的活动有其自身的原因,而理性却无法知晓。内在之光能让他摆脱迷茫,依循于内在之光,人即使犯错,也是他自己的错误。
大卫.休谟认为人类其实没有因果关系的实际体验。
康德倾向于把人类理智看成是一个被动仪器。大量的感觉从外部撞击人得心灵,心灵则依据关联法则,或多或少被动地讲这些感觉组织起来,人类心灵不会给认识过程贡献任何东西。人类通过心识范畴来组织感觉,由此所认知到的世界,实际上有诸多的局限。
以上,他们实际上都致力于以一种让个体自主自立的方式,最后,康德十分明确地追求自由,以此达到主体性。
第五章 中世纪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发明
他们寻找一个宗教纯正的时代:整个基督教和睦而清净,思想生活占主导的是信仰而非理性,他们在中世纪找到了。
像圣西门学派这样的世俗空想主义者,把中世纪看成是欧洲历史上最后一个伟大的有机阶段,认为那时的社会主是由共同信仰、社会阶层观念以及某种共享的价值观凝聚而成的。
罗斯金:人们并不是缺乏被理解,而是他们在其赖以糊口的工作中没有任何乐趣,所以把财富视为唯一的快乐之方。
第六章 历史化的自然
我觉得这章讲述的是 进化论机制争议、表述不清,如何在当初神学体系下阐述观点。
查尔斯 达尔文包含了两个疑问:1物种是否随时间而变化?2如果会变,变种是如何发生的?
拉马克认为物种是因时而变。变化的机制是一是自然会从简单趋向于复杂结构,第二种是生物具有一种应对它们环境变化的能力。达尔文认为首先发生的是生物自身的偶然变异,能够与环境相结合的变异则保留了下来,但达尔文认为环境并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变异。拉马克也认为生物机体用进废退。
地质学家赖尔认为,必须假设,造物主在创造一个动物或一株植物时,其后代会面临的生存遭遇都已经预见了,它是赋予了可以保存自己并在环境变化中生续的机体。认为地球变化原因是地表下熔岩的运动以及地表可见因素的活动。有些学者认为地质变化是迅速而突发的。
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的适者生存就必然要分拣出弱者,或者由竞争来淘汰弱者。
托马斯赫胥黎认为自然本身是无善无恶的,因此,它不会提供人类行为的样板,宇宙进化可以告诉我们人善恶倾向从何而来,但关于善为什么比恶更可取,它不能给我们提供比以前更充分的理由。他认为适者生存,绝不意味着最优者生存。
“最强者和自我求生力最旺盛者倾向于压制那些弱者。然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低陋,宇宙演变对社会演化的影响就越大。社会进步意味着对字宙演化的每一步都加以校正,并代之以另一种称为伦理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局,并不是那些碰巧最适应现有环境的人得以生存,而是那些伦理上最优秀的人得以继续生存。法律和道德训诫的目的是约制宇宙过程,提醒每个人对社群应负有责任,提醒人们要保护并影响自己身处其中的社会,不只是单纯地活着,至少活得比残忍的野蛮人要好。”
在这篇讲演中,赫胥黎努力要让精灵回到神灯里。
第七章 达尔文与创造论
不懂该章表述的内容。
上帝设计了自然法则和自然过程,但并不负责他们工作的精确复杂性。虽然自然展示了苦痛和不完美的适应,在达尔文看来,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是为了物种的利益,并最终朝着完美演进。
为了对上帝对待人的方式作出解释,达尔文事实上不得不将上帝从他观察到的道德败坏的自然界中分离。贵为神祗,只有与自然秩序中的挣扎 与苦痛无关,这样一位神才配得上人类的信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