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书,那些青少年时期读过的书,可以影响一生,牵扯一辈子。
这是高中时读过的书,1986年。
一本是《通俗哲学》,一本是杨荫浒先生的《文章写作25讲》。
这两本书,现在已经不可复购。
35年的时光过去了,每个人的面貌、经历、生活等,都发生了彻底地变化,不再是那个懵懂少年。
有些书,遇到就是遇到了。
那些没有遇见的书,正如没有遇见的人,彼此在一个共同的天空之下,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通俗哲学》,讲的是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本书,是借的本村李东利的。
书的文字,浅显易懂,举例也是常见的事情。有了这书的助力,于是能够在《政治》课程的考试中,拿到高分。
搂草打兔子。
《文章写作25讲》,是二哥高克君为我买的,邮寄到容城中学。
那时,收到一封信,一张明信片,或一本书,是值得高兴好几个星期的事儿。
饭菜上,如果多点油水,如果能够吃到一块肉,心里的幸福感,满满地,会记着好久好久。
那时,快乐与幸福,如此简单。
如今,收到一件快递,已经很普通了。而面对一桌盛宴,也会吃的不是很多,已经不是当时贫乏的时候了。那时,正在长个儿。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
多年之后,至今,我现在所写的文字,还在这两本书的指导中。
以后,也是。这是深入骨髓的教诲。
前者,使自己能够全面而深刻的看待事情,看待问题,“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后者,能够对一篇文字进行多个方面的提示或提醒。
高中时,家里贫困。一双简陋的拖鞋,我从天气暖和时开始穿,一直穿到天冷为止。
衣服,也是只有简单的几件,有时一星期都不换一次,直到衣服脏了,该洗了。
那时的冬天,因棉衣少,而感到每个冬季都很寒冷。冬天的被窝,钻进去,每次都会感受到彻骨地寒冷。痛不欲生的那种寒冷。
还好,当时年轻,抗冻。
简陋的饭食,粗鄙的衣物,并不影响日常的学习。
而今回忆起来,早已经没有了当时的那种悲惨的感觉。
人类的记忆,有时只是记忆。时过境迁之后,再也没有了当时那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真实感觉。
于是,有人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之所以提起当时的衣服与食物,只是想说明,贫困的生活并不影响读书。
精神,可以弥补物质的贫乏。
有些书,是可以陪伴一生的,虽然它们不在你的身边。
有些人,是能够陪伴终生的,即使他们不在你的身旁。
2021年2月2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