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如水行致远
“清廉如水”出自唐代魏征等主编的《隋书•赵轨传》“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指为官者清正廉洁,像水一样清澈透明,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道德伦理观念,是对为官者的一种高度赞誉和期许。
赵轨是隋文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修身齐家,深受百姓爱戴。他的清廉事迹如“公清若水”“杯水之饯”等被载入史册,为后人所传颂。赵轨的清廉品质,不仅体现在他对待却金拒腐的严谨态度上,更体现在他对待百姓的深厚感情上,他始终坚守清廉底线,不为金钱所动,不为权势所屈,真正做到了“清廉如水”。
“公生明,廉生威。”清廉如水不仅是对个人品行的赞誉,更是对公共权力的敬畏。在古代,许多贤能的官员都是清廉自守的典范,如人们耳熟能详的“铁面无私廉明断案”的狄仁杰、“黑脸青天”包拯、“两袖清风”的于谦、“直言天下第一疏”的海瑞等,他们视金钱如粪土,视权力为责任,他们的事迹流传千古,都是人们心目中清官的典范,这些清官因为廉洁如水,流芳百世、广为传颂。
反观当今,一批批“苍蝇”“老虎”在落入法网后都曾忏悔为官时“交友不慎、贪欲膨胀、为金钱所惑、为美色所诱,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用好手中的权力,喜欢和一些不正之风攀比,其结果越比心理越失衡,越比心胸越狭窄,最后孤注一掷,走向违纪违规直至违法犯罪的万丈深渊,身陷囹圄才知道悔之晚矣”。究其本质,就是没有做到为官“清廉如水”,以致为官没能行稳致远。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刻汲取历史教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要注重加强党性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要做到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和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清廉如水,行稳致远”。为官为政者当以“清廉如水”的典故为镜,时刻提醒自己,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时刻保持一颗廉洁之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廉洁奉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以廉心守初心,方能行稳而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