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田子坊
《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
今天的章节其实涉及到了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ABC理论。重温一下心理学知识,ABC指的是:Activating events(诱发性事件), Beliefs(针对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信念、看法、评价等), and Consequences(产生行为和情绪的结果)。艾利斯认为,诱发性事件让我们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产生情绪困扰,久而久之,会引起情绪障碍。比如下文所提到的例子,伊丽莎白的侄子去世,这是诱发性事件,而伊丽莎白的信念就是,侄子带走了所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从此生活不再有意义了,由此产生的情绪就是悲观、失落、痛苦。在读过侄子的信后,她改变了信念---侄子希望她过得好,要笑对生活,接受现实,于是她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情绪也随之转变。所以A只是C的间接原因,B才是导致C的直接原因。正如作者在文中提及:事件本身并不会令我们快乐或痛苦,是我们对事件的反应方式决定了我们的情绪。
以下是我的翻译:
Chapter 9.1 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
小时候,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密苏里州的一座废弃的老木屋里玩。我想从阁楼里爬出来,双脚在窗户上停留了片刻,便跳了下来。当时我的食指上戴了一枚戒指,当我往下跳时,戒指勾住了一枚钉子,扯断了我的食指。我尖叫,感到恐惧,当时我很肯定,自己快要死了。
伤口治愈后,我再也没有担心过一秒钟,怎么做到的?因为我心里接受了这个不可避免的事实。现在的我根本不会去想左手只有四根手指。
几年前,我认识一个人,他在纽约市中心一座商务写字楼里开货梯。我注意到他的左手从手腕处被整个切除。我问他失去左手给他带来多少烦恼?他说:“哦,我几乎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因为我还没有结婚,所以在做针线活的时候才会感到不便。”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能够非常快速地接受任何状况-那些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并且快速调整心态,忘却它们。
我常常想起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座15世纪教堂遗址上佛兰芒语的碑文:“现实如此,无法改变。”
就像你我走过数十年的岁月,我们经历过许多令人不快的事情,我们有自己的选择,可以把它们看作是无法避免的事实,同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如若不然,必将精神崩溃毁灭自己的生活。
我最喜欢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个睿智的建议:“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就是,愿意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
上海 上空的云️伊丽莎白·康利则有过一段非常痛苦的经历。这是她最近写给我的信:
“美国在庆祝北非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我收到了陆军部发来的一封电报,我最爱的侄子在战斗中失踪了。随后,另一封电报来了,说我侄子牺牲了。我悲痛欲绝,在那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被老天眷顾,有一份热爱的工作,并一直抚养我的侄子,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年青人具备的良好品质,本来我不求回报,但老天送给我这样一个优秀的侄子。然而我却等来这样一份电报,我的整个世界都崩塌了,活着已经没有意义了。我开始忽视工作,忽视朋友,放弃生活中的一切,我又苦又恨,为什么要让我挚爱的侄子承受这一切?为什么这个好孩子--生命就在眼前---为什么他要被杀死?我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悲痛欲绝,决定放弃工作,藏在痛苦和眼泪中。我开始清理我的书桌,准备放弃这些东西,突然我看到一封尘封已久的信,这封信是多年前母亲去世时侄子写给我的。
‘当然, 我们都会想念她的,我相信您会挺过去的,您自己的人生哲学会让您这么做。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教会我的美好的现实。不管我身在何方,和您相隔有多远,我总能记得您教我要微笑,在任何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表现得像个男人。’
这封信,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好像他就在床边,对我说:‘为什么不去做那些您教会我做的事?振作起来,不管发生什么事,把悲哀藏在您的笑容下,承担起这个不幸!’
于是,我重新回到工作中,我不再痛苦和执拗,我一直对自己说:‘都结束了。我不能改变现实,但是我能够、也愿意按照他的意愿去做。’我把所有心思都用在工作上,我给士兵们--别人的孩子们写信。我参加了晚间成人教育课,寻找新的兴趣,结交新的朋友。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再也不为过去的事悲伤了。现在的我每天都活在快乐之中,正如我侄子希望的那样,我已经找回了生活的宁静,也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我现在过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充实、更完整的生活。”
显然,事件本身并不会令我们快乐或痛苦,是我们对事件的反应方式决定了我们的情绪。耶稣基督说:“天堂就在你心中,同样,地狱也是如此。”
我们能够忍受灾难和悲剧,并战胜它们---如果我们必须这样做的话。
也许有人认为自己做不到,但是我们拥有惊人的、强大的内在资源,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就能度过难关。
我们远比自己相象的要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