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第8期必读书《失控》书评(9月26日~10月16日)
蒋琳:《失控》 —— 浅谈蜂群思维到企业管理

蒋琳:《失控》 —— 浅谈蜂群思维到企业管理

作者: Christine0919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14:59 被阅读51次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无论是从内容到厚度,我想如果不是部门统一要求,我大概永远不会买这部“著作”。坦言说,我没来得及整体看完这本书,只是看了前面的章节,开篇从“生物的逻辑的胜利”来谈控制,还是新鲜别致。让我意识到,失控也不完全是一种糟糕的情况,有时候,却是另外一种最美妙的结局。

蜜蜂之道,分布式管理

之前在俄罗斯旅行的时候,因为要去购买当地的一种蜂蜜,记得路过树林的时候,看到过很多野生的蜜蜂,嗡嗡叫着,声音很大,成群结队的往一个方向飞去。观察一阵,蜜蜂们仿佛得到某种信号,又加快了速度,依旧保持着整齐的高度,从地面漂过,消失在某处的树林中。在看这本书之前却从未细想,蜂群的灵魂在哪?它们有统一的指挥官吗? 在何处驻留,由谁统治,为什么它们能够整齐划一的统一脚步。

看了凯文的书,才知道蜂群的统治者并不是蜂后。书中提到,当蜂群从蜂巢前面的狭小出口涌出时,蜂后只能跟着。蜂后的女儿负责选择蜂群应该何时何地安顿下来。五六只无名工蜂在前方侦查,侦查可能安置蜂巢的树洞和墙洞。它们回来之后,用圈子越缩越小的舞蹈向休息的蜂群报告,在报告中,侦查员的舞蹈越夸张,说明它主张使用的地点越好。接着,一些头目们根据舞蹈的强烈程度核查几个备选地点,并以加入侦查员旋转舞蹈的方式表达同意。这就引导更多跟风者前往占上风的候选地点视察,回来之后再加入看法一致的侦查员的喧闹舞蹈,表达自己的选择。

除去侦查员外,极少有蜜蜂回去探查多个地点。蜜蜂看到一条信息:“去那儿,那儿是个好地方。”他们去看过之后便回来舞蹈说:“是的,真是个好地方。”通过这种重复强调,大家中意的地点便会吸引更多的探访者,由此又有更多的探访者加入进来。按照受益递增的法则,得票越多,反对越少。渐渐地,一个大的群舞会以滚雪球的方式形成,并成为舞曲终章的主宰。最大的蜂群获胜。

这好似一个选举大厅,其效果却极为惊人。也许这也是民主制度的真髓,是彻底的分布式管理。曲终幕闭,按照民众的选择,蜂群挟带着蜂后和雷鸣般的嗡嗡声,向着通过群选确定的目标前进。蜂后非常谦恭的跟随着。但这一切都是蜂群选择的。

几点感慨

自然界中,除了蜂群以外,不凡还有很多生物存在这种思维,也包括人类。 蜂群思维所带来的结果和力量,让我非常惊讶。一直认为,一个团队要有一个指挥部,这里面的成员需要smart 的头脑,超高的决策能力和全盘的策略能力,大家分工有绪,这个有机体才会高效和持久不败。

“蜂群思维”的神奇在于,没有一只蜜蜂在控制它,但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它的神奇还在于,量变引起质变。要想从单个虫子的机体过渡到集群机体,只需要增加虫子的数量,使大量的虫子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阶段,虫子的固有属性就蕴含了集群,蕴含了这种神奇。但是如果你只探查一只蜜蜂,永远也不能从中找出蜂巢的特性。

这很像企业管理的两种极端模式,这两种途径都可以产生“更多”,一种途径是按照顺序操作的思路来构建公司的系统,就像工厂的装配流水线一样。另外一种极端的途径,许多系统都是将并行运作的部件拼接在一起,很像大脑的神经元网络或者蜜蜂族群。这类系统时从一大推乱糟糟且又彼此关联的事件中产生的。由离散的方式驱动并以离散的方式显现,更像是有成千上万个发条在一起驱动一个并行的系统,是一种群集模型。 

前者似乎更像是很多外企的管理模式,精细化分工和精准的制度保证,以及各细分领域的人才,以保证大型的公司可以顺利的运转和保障基准。后者,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与蜂巢的管理形式很像, 让我想到XDF。

我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基于作者凯文对于分布式系统的四个突出特点:

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

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

次级单位之间高度连接;

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的因果关系

书中讲到,群系统的好处在于可适应性强。人们可以建造一个类似钟表装置的系统来对预设的激励信号进行相应。但是,如果系统对未曾出现过的问题作出响应,或是能够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对变化做出调整,则需要一个群——蜂群思维。只有包含了许多构件的整体才能够在其部分构件失效的情况下仍然继续生存或适应新的信号。每个学校有所处的竞争环境不同,受众不同,便于因地制宜,灵活性较高。第二,可进化。只有群系统才可能将局部构件历经时间演变而获得适应性从一个构件传递到另一个构件。第三,弹性。由于群系统时建立在众多并行关系之上的,所以存在冗余。个体行为无足轻重。小故障犹如河流中转瞬即逝的一朵小浪花。就算是再大的故障在更高层的层级中也相当于一个小故障,因为得以被抑制。第四,无限性。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系统来说,正反馈回路是一种极端现象,比如扩声话筒的无序的回啸。而在群系统中,正反馈却能导致秩序的递增。通过逐步扩展超越其初原始状态范围的新结构,群里搭建自己的脚手借以建立更加复杂的结构。第五,新颖性。系统中彼此关联的个体所形成的组合呈指数增长,其中蕴藏了无数新颖的可能性。就好比,各地学校会根据集团的指令,做出各地五花八门的延展和应用。所谓好的方案,也是通过多数群体赞同和实施来判断结果方向。

对于品牌来说,是需要自上而下的统一的。所以刚来的时候看到各地学校及业务百花齐放,心中难免感慨万千(以下省略若干个字)。。。。。。似乎没人在乎整体表现,只看重自己是否独家到底。现在想来,想来这种松散的组织结构和灵活的企业文化,企业肯定还是部分受益的了。

当然,群系统的公司模式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

非最优——因为冗余,又没有强中央控制,效率是底下的。其资源分配高度混乱,重复努力比比皆是,沟通成本超高。

不可控——没有一个绝对的权威部分。遇到重要改变,转换速度较低,不可能借由外部咨询最佳方案变革及重组,只能从内部一点点调整。

不可知——我们目前所知的因果关系就像钟表系统。而非线性网络系统时难解之迷。并非简单的a导致b, b导致a。群系统有一个交叉逻辑,a间接影响其他一切,而其他间接影响a。彼此之间潜移默化互相影响。

非即刻—— 打开开关,线性系统就能运转。但是群系统的模式是需要唤醒才能启动。每个层面都需要唤醒,横向起因必须充分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

对于企业模式,之前听商学院的教授讲过很多,第一次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还是有所启示。怪不得,禅宗大师会告诫学生,要“消除一切先人之见”来看待这个世界。很多的理论并非唯一,但是对于必须要绝对控制的工作,需要采用可靠的线性方式去控制。在需要终极适应性的地方,所需要的是失控的群体。最有利于公司模式应该是部分钟控装置和部分群系统的生控体系统的混血儿。

处在这个不确定性的时代中,也许只有做到这点才可以游刃有余。不过有机会去体会身边的事情的变化去寻求某种规律,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这本书我想我会持续看完,以上一些观点,闲暇时光所感,与君分享~

相关文章

  • 蒋琳:《失控》 —— 浅谈蜂群思维到企业管理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无论是从内容到厚度,我想如果不是部门统一要求,我大概永远不会买这部“著作”。坦言说,我没来得及整...

  • 《失控》(二)蜂群思维

    2.1 蜜蜂之道:分布式管理 蜂群的统治者并不是蜂后。当从蜂巢前面的狭小出口涌出时,蜂后只能跟着。蜂后的女儿负责选...

  • 概率思维

    以前读《失控》时感叹KK把整个蜂群当做一种生物,讨论蜜蜂和蜂群的关系。个体蜜蜂无法控制整个蜂群,只遵守一些简单规则...

  • 社群的“蜂群思维”

    《失控》里把“蜂群思维”看得非常准,他认为单个的蜜蜂什么都不是,数以百万的蜜蜂才成为一个系统。 但是它们如何合作、...

  • 蜂群思维

    蜂群思维 蜂群系统:分布式管理(distributed governance) 蜂群是现在所熟知的复杂系统之一,单...

  • 蜂群思维

    读凯文凯利的失控,看到这个词忽然想要应用一下 至于怎么应用呢 我想可以用到我的小说创作上面 我可以把我的思维都发到...

  • 蜂群思维

    我的今日关注:20171210第282天 蜂群思维 一、概念 什么是蜂群思维呢?你可能会脱口而...

  • 利用蜂群思维去写作

    神奇的蜂群思维 蜂群思维,它的神奇在于量变引起质变,想要从单体过渡到集体,只需要增加其中的数量。 就拿写作这件事来...

  • 读书|《失控》从蜂群思维看分布式管理

    读《失控》从蜂群思维看分布式管理 自然界有两个庞大的群体总是令人心生敬畏,蜜蜂和蚂蚁。它们过着群居生活,由成千上万...

  • 《失控》读书笔记——第二章 蜂群思维

    2.1 蜂群思维 蜜蜂,是彻底的母权制,除了少数无用的雄蜂,其余全是雌性姐妹。 不能把蜜蜂看成个体,应该把蜂群作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蒋琳:《失控》 —— 浅谈蜂群思维到企业管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qa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