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是因为格局不够
庄子《逍遥游》中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一个早上破土的菌子,它是不知道什么叫做晦、什么叫做朔的;每个月的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 。蟪蛄,就是夏天出生的蝉,一般到秋天就死了,所以说它是不知道春秋的。
“成佛”就是成为一个内在逍遥的人
《金刚经》里有四句特别有力量的话:“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看到《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再看到《金刚经》讲“无我相,无人相”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一种强烈的震撼?他们其实在讲同一件事情。
《金刚经》里说的“无我相”,就是不要被那个所谓的“我”的概念绑架。“相”大概可以翻译成“观念”或“概念”,你在心里的那个“相”,就是你的观念所形成的那个状态。
不要被内在的那个关于“我”的概念所绑架,叫“无我相”;不要被别人心目当中的“你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所绑架,叫“无人相”;不要被一个时代的洪流趋势所绑架,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随大溜从众,叫“无众生相”。
所以我们从《金刚经》的这四句话反过来看《逍遥游》时,我们似乎就可以感受到,人类最聪明的智者到了某个状态都会涌现类似的感慨。什么叫“成佛”?不是说金光闪闪,不是法力无边……所谓“成佛”其实只是成为一个内在自我、自在、自由、自信的人。
当有了这样一种心智模式和心理能量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一切事情都不会给你带来过多情绪上的困扰。
我们的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其实恰巧就是因为我们有了人相、我相、众生相和寿者相。用庄子的话来说,我们被一种真假、美丑、权利、个人品牌、是否有用、是否有文化、是否有人生意义……这种隐约的内在观念绑架了。
成佛和获得逍遥,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