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第一次工作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台配置好的电脑,那时候谁的电脑性能好就是意味着更快的办公效率。
现实是很多人的电脑都是旧的,三五年之前的电脑,或者配置一般,所以能够拥有一台新出的电脑的人非常少,机会也特别难得。
熬了几年,终于得到一台属于自己的九成新电脑,这还是其他同事离职后软磨硬泡跟管电脑的同事要来的。那时候不知道是因为电脑缘故,还是心理作用,工作效率起来都感觉风驰电掣一般。当然那个时候最快的电脑还数一位美工同事的,他用的是领导特批的苹果台式机,而且还是一体机,这让我这种苹果外行看着都特别惊讶,因为他的电脑显示器很大,并且速度特别快。可是这位同事还很淡定地说这也就是苹果的低配版。
后来很多年里,台式机一直是我工作的主要工具,而我对好的电脑的定义很简单就是最新出厂的,执迷于最新的。
不过后来随着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出差成了家常便饭,于是台式机已经不能支持工作需要,一台可便携的笔记本就是最佳的工作助手。
最初没有什么超博笔记本,很长时间背着自己的重达6斤的笔记本出没在很多地方。虽然笔记本有点沉,但是相比台式机而言,它能够更机动地工作,适合各种场合,可以伴随我度过一个个在外奔波的日子。
后来市场上开始出现超薄本,身边的同事也渐渐装备了性能更好的超薄本,一个笔记本不到三斤,也就相当于带了两三本书。那个时候很期待有朝一日可以换上超薄本,不过价格也是非常可观的。后来公司也开始给外出人员配置超薄笔记本,陆续地我也领到了第一台商务便携笔记本。
从此带着它出差变成了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更轻更快更能与快节奏的工作相匹配。
不过,随着笔记本变轻了,它的屏幕也注定不能太大,小屏幕遇到多事务显得有些笨拙。因为你不得不要频发切换窗口或者放大及缩小浏览器/文件,这也导致工作效率很多时候都花在切换窗口上了。
我们只能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方寸之间的屏幕上,而更多的事情和任务很快会堆满窗口。于是我也在思考什么是更快的工作方式呢。
这个时候又有同事开始行动了,财务开始更换两块显示屏,一台电脑两个显示器,这种方式多少有点浪费的感觉,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效率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两块屏幕意味着有更大空间可以来统计和分析,你可以轻松地打开两个文件并且交叉比对核心信息,也可以打开两个不同文件来思考其中的关联,也可以一边统计数据并开一个窗口实时回复领导相关指标,当然也可以一边开会一边开一个窗口做会议纪要。
最后我惊讶地发现所谓的高效率其实很简单,就是两块显示器的事。我们一般关注电脑的运行速度,越快越好,不要卡顿,其实这一点很多电脑都能满足,而真正的效率提升恰恰是提高并行任务开启的便捷性。我们以往强调是一次只专注一件事,所以使用一台电脑也应该只关注一个窗口。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我们要处理更多任务,不可能一次完全只做一件事,并且即使只做一件事,也需要很多关联的数据和资料,离不开一次打开多个任务或者窗口,那么所谓的效率之争,就是屏幕之争。
屏幕更大意味着可以并行开启的任务更多,这不一定是让我们分散注意力,恰恰相反,而是让我们可以更自由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调动各种资源来解决它。屏幕看似是一个显示面,其实也是一个注意力广度。如果屏幕太大,比如50寸,我们用它来工作一定感觉抓不住重点,眼睛无处安放;而太小,比如只有10寸或者13寸,这样的屏幕大小就很容易一下子铺满整个电脑,让我们不停地在切换窗口、切换任务。
只要增加一块屏幕,或者干脆换一块更大的屏幕,比如40寸左右的,这种方式就可以让我们解放空间狭小受限的束缚,电脑擅长多任务并行,人脑也擅长同时思考更多事,或者从多个角度来思考一件事,无论哪一个,都是在悄然提升效率,其实也是在节省我们的时间。
当然两块屏幕是否有效率也要取决于工作内容和方式,如果你的工作需要沉下心把一件事做好,并且没有太多的临时任务介入,一台电脑屏幕足够把事情做好,那么也没有必要增加到两台来改变原有的习惯。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两块显示器远远不止是两倍的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