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殇

作者: 霁初云 | 来源:发表于2018-02-26 15:53 被阅读0次

           很久没有如此静心地观赏一座沉浸在暮霭中的城了,凭心而论,我并不喜欢它,我不明白一个人对这座城会有什么联想,只曾感受到飘落着细雨,撑盖着古老榕树的街道,漕漕漉漉,如黑白电影中的镜头,闪了冬夏,湿了春秋。 

            这座城让我想到的感觉是尴尬,或许这种尴尬存在了三十多年了,经济的发展,老城区的四周缓慢地爬立起一栋栋九十年代的高楼,洋土半参,而所谓闽南风情,仅仅在一条条的旧巷子里残喘着南音,咿咿呀呀的,如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一个飞眉,一指勾手,轻启樱口,摇曳着的,就是一代旧上海的风华,只是,风华绝代,也只能凝固成一幅尘封的山水画,趋于没落。 

            不知从何时起,一座城市,只能凭借一个文人而绝世了,凤凰古城仅在半个多世纪内闻名遐迩源于沈从文的《边城》,周庄的魅力是在鲁迅笔下的《社戏》就逐渐展露。北京城烙印在我脑海中的不是威然耸立的紫禁城,而是老舍的《四世同堂》中的老胡同庙会。小时候,背着老爸,偷看《天龙八部》,第一次懂得中国有座四季如春,民风淳朴的边陲小城---大理,俨然就是世外桃源的代词。在中国,在不到五千年的王权文化中,宗族文化是一个家族赖以生存的思想源泉,而宗族文化与自然地域所结合而成的,就是一方山水所衍生的包括生存之道,人文文化,建筑风格等一系列。自古,塞外定是秋风烈马,江南必为春雨杏花,小桥流水,只能徜徉在文人的行云笔墨中。 

        古徽州的风土民情是我最感兴趣的东西,包括如今的安徽,赣北以及闽西北,曾经在一本游记散文中看到江西省婺源县,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映着青山绿水,分外宜人,俨然如中国的水墨画,福建的南平一些地区仍然保有这种风格,虽然赫赫巍然的闽越古城,千年的风雨洗刷,如今,只剩一片孤城了,所幸的是,断代的文化历史,隐隐约约还在错落于武夷山间的民间的飞檐青瓦,牌坊祠堂中依稀可见。这本提名为《大国小城》的书的作者貌似是广西某大学的一本科生,生性豪爽,平生好为山川游,崇拜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便收拾了一个背包,悄悄地把笔触伸向了华南的小城,实为让人佩服,一路上,磕磕碰碰,却也悠然自得,登了座楼,涉了条河,再访了个古人,掺杂些自个儿的思索,不是敷衍,也不若余氏文风那般怀着对文化悲悯救赎的深沉,只是以一个80后的眼光洞悉那些被现代化同化的文化,或许,这层纸透析的力度不大,但是,窥一斑而视全豹。 

            有时候,不免自嘲,在这个高速化的现代社会中,还剩下什么呢?只许你住高楼大厦,别人就必须呆在边城中的清水河,靠着摆渡,唱着山歌,来满足你的怀旧情怀?罢了,罢了,所以,周庄要开发,丽江要开发,九寨沟要开发,只为了满足现代人在飞速运转的生活节奏中,给一块栖息的地,进个茶馆,听听昆曲,再赏赏滑稽的扮相成古人的表演,自我安慰,惬惬意,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又升华了自己的精神境界,何乐不为?只是,百年之后,商业化的进度,难以想象,到时候,只怕不仅四海漂泊的龙族了,就连生于斯长于斯再即将葬于斯的我们,只能是,渭城轻雨不再,客舍青青不再,皇天后土应如是,残山剩水应如是了。 

             这就是,我的城殇,或许也将会是你们的城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城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sy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