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赵国面临的问题
年轻的赵雍继位之后就破掉了魏惠王发起的五国图赵阴谋。向其他诸侯国亮了一口“敢来犯就灭你”的利齿。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让他接手后的赵国,很快产生改变。毕竟有些问题由来已久,纯属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北方以代郡(今大同)为代表的和南方以邯郸为代表的两种文化、两种政治势力,所造成的南北分裂矛盾。
南北分裂问题,导致赵国的内部矛盾极其严重。
赵国在“三家分晋”后,在得到晋国北部所有土地的同时,也继承了晋国从前抵御游牧民族的义务。此时游牧民族最活跃的地方,正是赵国北部的阴山地区。后人说的“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地方。
也因此,赵国成了华夏诸国中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流最全面、最深刻的国家。在长期与游牧民族打交道的过程中,摸索出了很多有成效的相处方法。
比如赵国王室与游牧民族的通婚程度,就远远高于同时在北边的秦国和燕国。毕竟通婚相对于发动战争而言,是国与国之间成本最低的相交方式。
除此之外,有时候也要用武力值来证明“不容侵犯”的态度和实力,以达到威慑的目的。
当时的楼烦国等游牧民族,以兵将强悍,善于骑射著称,让赵国深感危机四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赵武灵王苦思冥想破解赵国军队的短板,毕竟两条腿永远也跑不过四条腿,不补上短板那就等着吃亏了。
在不安全的环境下,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
02 中山国是个阻碍,必须铲除
赵国王室并不歧视游牧民族,在和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还一直保持和游牧民族通婚。不仅赵国王室中流淌着狄戎血脉,赵国文化也是华夏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文明的混合体。
不过这两种文化融合的不是很理想,经常发生因为两种文化的碰撞而引发的各种矛盾。中原人看不起游牧民族,认为对方粗鄙野蛮;而游牧民族认为中原人虚伪,光说不练,是嘴把式。
赵武灵王为了解决这种不同文化带来的矛盾,想尽了招数,比如派大臣异地就任,但效果并不好。
赵国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北方代表游牧势力文明的代郡,以及代表中原文明的邯郸,各自都成为了赵国两大政治中心。这两个文明代表都在蠢蠢欲动,目的是想要扩大自己文化的影响力,谁也不服谁。角力的后果就是导致南北分裂局势日渐扩大。
赵武灵王想来想去,邯郸是赵国首都,对代郡的控制权历来薄弱;代郡是扼守游牧民族军事斗争的门户,拥有便宜行事的自治权。
这样下来,邯郸与代郡实质上成了赵国执行南北不同战略的两个国都。
并且,邯郸与代郡之间隔着中山国。文明的差异,很大原因就是地理的隔绝。
赵武灵王认为,要解决这些内部矛盾,必须铲除中山国。
03 实行强军改革“胡服骑射”
在解决中山国这个忧患之前,首先需要提升军队实力。
极具变革智慧的赵武灵王决定采取“以胡制胡”的战略,向楼烦、鲜虞等部落学习。
他力排众议,在邯郸城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并以身作则,率先穿起胡服,同时下令全国人民把传统的宽袍大袖,改为胡服的短衣长裤;淘汰步兵战车,改习骑马射箭,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
这就是赵国历史上著名的强军改革“胡服骑射”。
通过实行“胡服骑射”的方式,赵国很快建立起了以骑兵为主体的强大军队,轻装骑兵速度迅捷、运动灵活、攻击性强,特别适宜于在内地平原和北方草原地区作战。
这次改革让赵国国力大增,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以至于赵武灵王在信都的信宫(邢台)大会天下诸侯,召集诸侯定期过来开会时,诸侯都必须得给面子。
赵国的崛起,为攻打中山国储备了力量。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