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马尔罕的金桃》是博物学家薛爱华(Edward Hetzel Schafer)所著的西方汉学名著,被西方学者视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书籍。作者以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世界文化交流,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1]
这本学术书的最大特色是,从博物学角度对中古史重新进行研究,至今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唐代中外关系史等领域的必读著作。
为何说唐代是中华民族最为骄傲的朝代?
假如穿越回唐朝,你的吃穿用度需要准备什么?
唐朝人吃什么主食?玩什么宠物?最喜欢的全球购是什么?
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曾有过怎样的丝路辉煌?
……
凡此以上种种,这本被称“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之作”,为你一一解答。
《撒马尔罕的金桃》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
146 撒马尔罕的金桃 美 薛爱华
唐朝在物质方面进口的货物远远不像其它方面那样为人所熟知……北方的马、皮革制品、裘皮、武器;南方的象牙、珍贵木材、药材和香料;西方的纺织品、宝石、工业用的矿石以及舞女等——都是唐朝人,特别是八世纪时的唐朝人非常渴望得到的物品。
舶来品的真实活力存在于生动活泼的想象领域内,正是由于赋予了外来物品以丰富的想象,我们才真正得到了享用舶来品的无穷乐趣。
商品对于公众的幸福越是必需,或者说越是上层社会渴望得到的商品,国家就越是要参与这些商品的分配。
由于艺术家本人的气质可能会与他所处的时代中广为流行的而且普遍受到人们信奉的文化潮流不相谐调,所以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些崇尚异国情调的艺术家。
作者简介
薛爱华(Edward Hetzel Schafer,1913—1991,旧译爱德华·谢弗),美国著名汉学家和语言学家,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唐代研究乃至整个西方唐代研究的领军人物。1938年获伯克利加州大学学士学位,攻读人类学;1947年获哈佛大学东方语言学博士学位。之后一直任教于柏克莱加州大学,直至1984年退休。曾出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并长期主编《美国东方学会会刊》(JAOS)。
他深受传统欧洲汉学影响,重视历史语言文献的研究(精通十几种古今语言),加之他在民族学、民俗学和人类学方面的丰厚学养,使他的中国中古研究呈现出开阔的视野与多视角融合的特点。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在中外史学界均享有盛誉,如:唐代的社会文化史,尤其是物质文化(名物)研究、唐代的外来文明、中原汉文化与周边民族文化的融合、道教与文学的关系,尤其是唐诗与道教在唐代文化中的作用等
内容简介
《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为美国汉学家薛爱华对唐朝社会文化进行深入探析的一部著作。所谓“撒马尔罕的金桃”,是作者的一种提喻法。撒马尔罕是丝绸之路上的名城,以撒马尔罕出产的金桃,来代指唐朝盛世的丰盛的舶来品。这里的“舶来品”,既包括有生命的人、鸟兽及植物,包括没有生命、但有故事的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宝石、金属制品及器物等。薛爱华将远道来唐的外国舶来品以及唐帝国对它们记述,还有史家检视考证下的真相分门别类,汇聚在《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之中。
全书除第一章叙述唐朝盛世的历史外,每一章都是一类事物,如第一章《人》,讲的是唐朝的战俘、奴隶、侏儒、人质、贡人、乐人和舞伎等;第二章《家畜》,包括了马、骆驼、牛、绵羊和山羊、驴、骡与野驴、犬等。第七章中,作者提到了植物,并举例说,撒马尔罕有一种金色的桃子。《旧唐书》和《唐会要》都曾提及这里向中国输出金桃。[2]
此书不仅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唐朝的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是了解中华文明和文明交流史的必读书籍。
撒马尔罕的金桃作为舶来品,象征着唐朝的外来文明。撒马尔罕即《旧唐书》《唐会要》等古籍所记载的“康国”,当年撒马尔罕向唐朝进贡的金桃口味如何,后人已无从知晓,“但是这种水果已经部分的成了一种玄虚神妙的实体。它们仅存的真实生命是文学的和隐喻的生命。简而言之,与其说它们属于物质世界,倒不如说它们属于精神世界。”物换星移,那些舶来品也许早已消亡,但它们的影响力将通过文学艺术长期保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