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
我们一生都渴求无条件的爱,无需变成谁才能得到

我们一生都渴求无条件的爱,无需变成谁才能得到

作者: 安羽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8-08-03 13:45 被阅读0次

文/安羽心理咨询

我们一生都很渴望得到无条件的爱,而不需要我们做什么或者变成谁才能换得那份爱。但我们亦不要误解了无条件的爱,误以为无条件的爱就是时时的关注和无时不刻的赞美。

并非如此,无条件的爱最初是指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可以理所当然的从父母那里得到无条件的爱,但也不是指时时刻刻的关注和赞美,而是指当孩子不如我们所愿的时候,也不收回我们对孩子的爱和肯定。

有旧伤或者旧伤未愈的父母,当孩子的行为或者反应诱发了当初的痛苦和不舒服感时,无疑是在父母的旧伤上撒盐,这个时候如果父母未能觉察到,很可能就会不自觉的收回爱和关注。而这种收回爱和关注的可能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威胁和不安全,于是在成长的阶段,孩子为了保证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都希望能够取悦父母,按照父母所希望的走,而非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走,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或者被迫形成了这样的行为和反应模式。

此外,无形中也让他们更相信,得到爱比活出真实的我更重要。为了得到爱和关注,他们宁愿牺牲掉他们自己的需要,不再去问他们是谁,想要做什么,为什么来到这人世间,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取悦他人,得到他人的爱和关注。

但这种为爱而牺牲自我的循环会越来越痛苦,原因在于,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自我,便很难在关系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平等,而没有这些作为基础,关系会失去平衡,不会稳定亦不会和谐,本来牺牲自我就是为了得到爱,为了关系和谐,但结果反而更痛苦。

痛苦时需要我们找到处方,而不是只是消极的让痛苦过去,这并非真正的解决之道,如此久了,反而成了不可承担的折磨,身心俱损。

当孩子因为无意的行为或者反应触碰到父母未愈合的伤口时,父母需要有所觉察,不能把因无心碰触到伤口带来的痛苦转移给孩子,让孩子去分担或者承担父母不敢去面对的痛苦。而孩子要了解未愈合的伤口遭受碰触会产生痛苦,但这并非说明所产生的痛苦就都是孩子的错,更加不能说明没有如你所愿就不能得到爱,孩子们要相信,我们一生渴求无条件的爱,不需要变成谁才能得到。

相关文章

  • 我们一生都渴求无条件的爱,无需变成谁才能得到

    文/安羽心理咨询 我们一生都很渴望得到无条件的爱,而不需要我们做什么或者变成谁才能换得那份爱。但我们亦不要误解了无...

  • 先爱己而后爱人

    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你真的爱我吗?”很多恋爱中的人都问过对方这句话,我们是如此渴求得到对方的爱,为此...

  • 我允许自己轻松得到

    我允许自己轻松得到,无条件得到,无需付出,无需回报,没有压力,没有限制,我允许自己得到轻轻松松的爱,不必滴水之恩涌...

  • 唯有看到彼此的需要,才能温柔地坚持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渴望得到无条件的爱,无论我如何“作、哭、闹”,你都愿意爱我。 我们也听说过要无条件的爱我们的...

  • 爱是行动

    爱的意思是:去爱,去行动,而不是等着被爱。如果只是等待,会错过更多爱你的人。人只有付出爱才能得到爱。我们终其一生都...

  • 母爱无条件

    弗罗姆在《爱的艺术》中写道:“无条件母爱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 母爱是无条件的。可问题是,很多母...

  • 自信来源于良好的互动

    童年时期得到的爱和关注,会给予我们一生的力量。 从婴幼儿时期感受到的父母无条件的爱,到后来上了幼儿园、小学之后得到...

  • 渴求

    这么多年了,一直渴求一种对自己真正的爱,一直无条件的关注外界,为了得到爱,无怨无悔的付出。可是爱你的人不用说也爱你...

  • [读书]自我理想化后面那层更深的渴求是怎么来的?

    文字整理/赵婉钦 人们期望自己拥有的品质得到无条件的爱、欣赏和关注,这份期望的底端还有一层更深的渴求,那就是无论自...

  • 思维模式规律8 对待自己应有的态度

    1. 无条件的爱自己(有原则) 无论自己变成如何,都无条件爱自己,但是有原则,做错了就要改,这也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一生都渴求无条件的爱,无需变成谁才能得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yy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