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上网能见唾手可得的事情,人们能接受到的信息,文章,视频越来越多,只要你愿意,随时都有。碎片化阅读成了常态,流行。越来越多的作者能抓住人们的心里写出无数好文章。可是阅千篇万篇文章,是有很多写得很好的文章,但是却感觉好多年没有看到过以前在读书时看到的那种让人感动得都能落泪的文章了。
从前的物质条件差,但是在互相谦让中体现出来的那种感情弥足珍贵。直抵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人看完无不为之感动。就像俗语说的患难见真情一样。越是困难的环境越能体现出真情的可贵。
如今,基本不用为生存而发愁了,人的情感表达也越来越直接了,于是我感觉自己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这种文章了,也好多年没有出现特别特别出名的作家了?这是为何?我不得而知。
民国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新旧交替,国家内忧外患,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作家,政治家。他们既接受了旧式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接受了新式思想,我想这才是他们能写出经典的主要原因吧!
也许应该高兴吧,国富民强了,人们不需要向从前一样为生计而发愁了。可是回顾历史,在盛世时,不是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诗人吗?为什么当代就没有呢?我读书时想过这个问题得不到解答,如今想来,应该是我们再也没有人接受旧式教育了,再也没有人能打下那么坚实的古文基础了。所以再也没有出现真正的文学大师了。真正的好文也就更难出现了,说到底,批量生产难出精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