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的提问,我思考再三,觉得没有多大意义。
这使我想起不知是那位〝大家〞说的一句话,〝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
试问楼主,不曾〝拿起〝,何谈〝放下〞,不明白事物的循环规律性,又何谈〝看淡〞。
儒 释 道 是中华民族的三大精神支柱。儒家提倡〝有为〝,道家提倡〝无为〝,佛家提倡〝看得开〝,这三种境界是有年龄段的,试问,让一个刚入世的大学生何谈〝放下〞与〝看淡〞。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能谈〞放下〞吗?
在《论语》中,孔子已给我们做了人生规划,“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按照这个规划,步步为营,什么时候拿起,什么时间看淡,什么时间放下,那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而对于一些无工作,无土地,无积蓄的一个独生子女户来说,户主一生都难以放下,看淡又能怎样!
央视主持人李咏,这样的人本应该是能拿得起,放得下,看淂开的人,然而在 予家人的遗言中,他〝放下〞了吗?
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任何事物都阻止不了的,这就是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