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意识到我正经读的故事书里除掉网文就属日本小说最多,夏目漱石、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大江健三郎、太宰治、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黑柳彻子、东野圭吾、石黑一雄……总觉得日本小说很对味,日本文学特有的细腻,疏离,文化上的差异和相似性,对人性的敏感,很多因素都深深吸引着我。
有两位作家的书我总试着读却始终没成功过,一位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另一位是渡边纯一。我本就读书不求甚解,那些被奉为经典的书读起来却往往觉得艰难。四大名著里我只能读完《水浒传》,别的读到一半就莫名放弃。
买这本书是因为初中时读过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书里描写战后的列车学校构成了我少年时代的理想国,久久难忘,以至于长大后又重读一遍。
今早上班路上在考虑为什么女孩要有艺术感知能力,兀自体会出一个很冠冕的结论:艺术其实就是表达。人总不能孤独的活着,总需要沟通,跟你聊天谈心唠家常的人不可能24小时待命,所以艺术就需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感知艺术,其实就是在通过某种管道和一位缥缈的对象说话而已。
这样看来,我的表达欲是很旺盛的,我喜欢各种与文字相关联的东西,也喜欢把文字再加工整合成一些“新”的说法。记得大学毕业时,生活的一切都迷茫,我记得那时很笃定的认为要从事与文字相关的工作,这种认定居然会让毫无社会经验的我很踏实不过份慌张。
小学开始我就沉醉于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拿着本子写“科幻小说”,彼时以为或许也是真的,自己运动太差丢沙包踢毽子没人要,所以想通过写作文给自己创造出一些些特别来。那应该是我在幼年时期通过文字收获的第一份心安。
这种在爱好上的付出和收获,竟会抚慰人一生独自行走的所有缝隙时光,像氧气一般微弱不察却不可或缺。
所幸,我最近有开始重新拾掇起小学时代的那份喜欢,日思夜想,到了每天不写几百个字浑身不舒服的地步。居然有效抑制了熬夜追剧、网络小说、购物欲望、早起赖床、食欲膨胀等诸多疑难杂症。
人心里本就有一个理想国,天真浪漫。没必要时刻严阵以待,逼着自己认清现实,这一秒做哈姆雷特,下一秒也可以做唐吉柯德。
理想照进现实?不。现实就是理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