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第一次路过这个城市里的村子时,第一眼是被远远望过去的一抹抹青绿所吸引,那是他们称之为规整的城中村的阳台,和楼顶天台,青绿植物像极了小孩拥向母亲的怀抱一样,迫不及待要涌出阳光通往房子的窗台,又像放大版的植物,缩小了身后所在的房子。
村子有个牌坊名“潭村”,房子沿着高架桥的走势一路排开,整整齐齐的一路过去,足足让人有十几秒的震惊,要是不看窗外,看过去总会被这种“突出”的新绿吸引,我不由得想起窗台植物给人带来的意义来。
活得轻盈的人大多要把家布置成绿叶环绕的样子,阳台上摆弄几盆小花几盆叶子是常有的,以调养心性,调节气氛,甚至只是颜色搭配,或者是为了装点和显现清新脱俗的一面。更有甚者,简直是偏爱,进入他家俨然就进入一个森林居所,好不容易有一个自己独立的空间,怎么也要把生活装扮成自己向往的模样。其实忙人也需要的,一两盆绿色植物可能就是归家了和增加存在感的证明。
草木是不说话的,可又以另外一种方式悄然诉说,因为它是变化的,一直在长大,总给料理得当的人满溢的惊喜,就像它满溢的热情要涌向阳光一样。有时候是一夜间窜出半尺高的小苗,有时候是小小花蕾召开两只小小蜜蜂,有时候一进门,就是一朵朵娇艳的夺人眼目的挺傲的绽放,把自然生长的语言表露在枝繁叶茂上,这是生命的力量啊,无可躲避。
草木又是有和人交流的,它用自己叶子的积灰程度检测了一个居所的生态环境,又给中午猛烈的阳光降低亮度,分割成斑驳的星星块块,风来时,只需要搬个小凳子就能看它如何柔软和妩媚,随风舞动。人和植物最直接的交流,莫过于浇水、松土、修剪、除草的过程,互相的默默无声,互相的需要对方,阳台恰好提供这样一个互动的空间,这里是最是放松、舒服,和让人怀想的一隅。
想到这里,我又回到了车窗外“森林”丛丛的小村子里,这里有一群对植物天然热爱的人民,自觉地把自然请进家里,自觉地把家装点得无限的美,他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森林”,“森林”又以不同的恩惠回馈到他们身上,形成一种融合的、向上的、青绿美的家。
这就是我看到的最喜欢又最尊敬青绿的一个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