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这篇论文,得知作者选题的缘由是:在作者之前,“故事歌”这一概念没有人从学理的高度进行梳理和概括,同时学界对于二十世纪以来故事歌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所以作者综合故事歌研究现状选取《故事歌研究——20世纪以来甘青汉语故事歌为例》为题,意图通过对于20世纪以来甘青汉语故事歌作为研究参考对象,并借此来重新树立故事歌的概念。
作者在借鉴使用其他学者的科研成果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或批驳或肯定都能够做到为自己的论点做支撑。并且作者在选用他人成果时能够做到不以偏概全、断章取义,能够在充分理解他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加以选用。作者在论证自己观点时,能够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以及理论论证等。作者在进行文本整体结构的编排做到了条理清晰、逻辑明确,而作者的逻辑思路清晰的特点,在文本的语言论述中表现尤为突出。在研究方法上,作者能够博采众长分别运用:民俗学、叙事学以及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作者在选用研究方法上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故事歌的相关特性合理选取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法。
我认为这篇论文很好,因为在作者选题上面可以看出作者能够敏锐的认识到学界研究的不足与缺漏,并能够做到查漏补缺,而这则是作者的新颖性与创造性的体现。作者建立、阐释故事歌这一概念所采用的结构编排精妙合理,能够做到条理清晰、结构紧凑。通过阅读文本,看出作者的语言逻辑功底了得,逐句逐段都耐人推敲。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体现出:严谨的语言特色;书面的语体色彩;整散句结合的句式特点。作者对于文章论述的严谨以及对语言运用的高超把握,增添了文章的学术性、科学性以及学理性。对于故事歌这一课题的研究方向与发展定位上,作者在文章中已做了明了的阐述:“本文通过20世纪以来甘青流行的汉语故事歌的分析,提出在民间文艺学界建立故事歌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廓清了故事歌的学术流变,对故事歌的文本类型及其文本呈现出来的叙事特征、间性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出故事歌的各种情节类型和主题类型特征以及体现出来的审美个性”在文章具体的研究论述中,作者也能贯彻这一初衷。
但是我认为该论文也有他的不足之处,作者对于故事歌文本的研究可以说是很完善了,但是故事歌归根结底属于说唱艺术,说唱艺术又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而在故事歌的发展流变中,故事歌成为许多曲牌联级起来讲唱共享的音乐形式。艺人们将这些曲牌按表情功能分成几类,例如欢乐的、悲伤的、哀怨的、愤怒的、平静的、激动的、雄壮的等等。在表现故事情节或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时,曲牌的衔接有一定的程式。所以民间说唱艺术家在故事歌演说时用以伴奏的曲调,是拥有能够让台下听众未听下文,便有感知下文情感的作用。而作者在其研究中对于说唱艺术家的故事歌演奏中的曲调运用只是简单概括为“烘托唱腔,渲染感情,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表达唱词的内容……”想必有些草率。作者在文章结语也曾写道:“故事歌在演唱时都有一定的曲调的,演唱时音乐性和表演特征被学界内部互相利用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作者对于故事歌音乐性及其音乐性具体的表现等方面,却没有进行赘述是十分遗憾的。再者作者一再强调对于故事歌田野采集应保持原生态,但是却忽略了同故事歌文本相生相伴的曲调采集,所以我觉得作者这篇文章在这里做的并不是很完备可以说有些欠缺。(对于论文的不足之处的看法,是我根据自己对于家乡说唱艺术的了解所提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