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想到又做到》

《如何想到又做到》

作者: 横竖丿捺 | 来源:发表于2019-08-10 19:07 被阅读0次

《 如何想到又做到》是一本教人持久改变的书,作者本身是大学教授,并且是行为科学方面的专家。明显区别同类书籍,不是一味的激励,个体经验的阐释,而是基于研究得到的方法。改变能不能持久,是决定能不能达到结果的保证。2017年有个个人年度计划完成度的统计,坚持了两周的人68.4%,坚持了半年的人44.8%,真正坚持了一年的人仅有8%。绝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是知道好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和网络流行的积极废人很相近,立FLAG,然后打脸。被一句话,一个视频,一个榜样激励的热血沸腾,第二天就激情减半,一周后偃旗息鼓。意识到要改变,甚至能准确推测出坚持下去的好处,和实际坚持下去完全是不同的概念。知道学习运动好,知道不熬夜好的人太多,没什么用。不能实践都是空谈。《习惯的力量》《积极的心态》等等的书,更多倾向于改变人的自身,自身改变了行为水到渠成。就像意志力强了,能坚持忍耐,学习能力强了,学的更好,个性谦逊温和了,人际关系更好。人的个性,性格,认知思维是相对稳定的,很难更改。不去改变人的自身,而是去用有效的方法去让坚持持久,不是更好吗?与其要求让大家变成好学生因此遵守纪律,远不如有老师维持秩序,有奖惩机制有效果。不是去改变好学生,坏学生本身,而是用方法,制度约束到好学生表现的道路上。这正是本书对行为改变的思路。

    作者把人的行为进行了区分:自动行为,冲动行为,常见行为。前两个多是无意识,或者在情绪激动,偶然触动下做的行为。比如不自觉咬指甲,这是自动行为。暴怒时骂人,情绪失控时大喊大叫,就是冲动行为。最常见的是后一种,常见行为。他是有意识的,重复的行为。比如学习,培养的技能。我们大多数要改变的是这种。早起早睡,运动,完成一个学习计划都是此类。不同的行为,用不同的策略组合,给暴怒的人讲道理冷静,没有把他隔离,让其冷静效果好。常见的策略分为七种:阶梯模型,社交磁力,要事为先,极度容易,行为在前,致命吸引,反复铭刻。

    我们都有过梦想,制定过计划。而制定的计划本身,常常注定我们要失败。没有操作性,脱离实际,不便于执行,等等。第一步没有走好,后面的构想再美好也是空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梦想落地,让计划可行才是计划有价值的地方。大梦想,大目标,我们在写步骤时,最容易写空。太大的目标很容易让人放弃,你不能很快看到成效,信心很受打击。人对很快能得到的东西的价值判断,高于长久的未来可得的价值判断。那怕未来的奖励获得更大。像大饼为诱惑,不如眼前馒头给你更大动力。我们定的目标最好细化,细化到步骤。也就是能操作,能完成的进度。越是容易完成,越容易实现改变。比如梦想是书法家,一个短期目标是学会楷书,步骤就可以细化为,学习基本笔画,基本结构。这个还不够细化,步骤最好是能一周完成的。我这一周学习八种基本笔画,周一学习点。只有步骤细化到点,才是好的开始。你可以完成,并且能很快看到进步,再复杂的东西都是由简单开始的,把一个一个简单学习好,复杂就不再是复杂。我们不是没有野心,而是太有野心,想要的太多,超出了消化的速度,事情本来的节奏。小步骤容易做到,也容易看到进步,无形中会给我们信心。让减肥的人一周就减十斤,不如前三天养成良好作息,散散步,后三天散步久一点更有效果。小步骤的达成,切实让我们感受到目标的可行性和进步,有希望,有成果,更容易坚持。阶梯模型就是任务目标的合理切割,一步一步去实现,能实现,可见到成果的核心是简单,能实际操作。重视一点一点的小步骤,目标达成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不用空想目标达成如何如休,在行进的路上就得到喜悦和反馈。

    社交磁力,微信群,QQ群是网络上流行的社群方式,线下常是各种俱乐部,读书会,爱好者之类。有着相同特征目标的人的集合体。好的社群对人的影响特别大,会得到监督,支持,解惑,共同的良好氛围,让人更容易坚持。人多力量大,一个人面对种种问题,在社群里就不是很困难的事。好的社群太难遇到,微信,QQ常常会沦落成广告群。一个优秀的社群是必须有磁力的,把大家聚合在一起,良好交流,互帮互助。据统计大约需要占社群人数15%的人来管理维持。我们会在社群里看到榜样,得到专业人士指导,相同水平的印证。更多的实例让你觉得有信心,也愿意执行。认可这个团体,良性的成长。

  要事为先,你真正感到重要的事,你就会认真对待。要重要到你愿意为之改变。正常人会认为金钱,社交关系,健康重要,还有更多其他认可重要的东西,只要对你重要,你就会很重视。最上说戒烟,减肥的人,常常是不认为很重要的。直到肺部出了问题,一抽烟就咳嗽不停,医院下达再不停止就要恶化,你发现他们真正重视了,也戒烟了。这段时间他们是真正的重视,和生命,健康挂钩了,这是常人认为重要的事。一旦好转,往往又抽上了,为什么,他觉得吞云吐雾的享受比较重要,在身体不垮的情况下。由此看到,重要不重要是可以更该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把要改变的行为,和心中认为重要的事紧紧结合起来。一个简单的外语爱好者,和一个要考外语研究生的付出完全不会一样。把重要度提起来,内心完全认可学习比娱乐重要,你也会和钟道隆教授一样,新年仍旧学外语。

  极度容易,越简单越能坚持到底,我们不太喜欢对自己很难的东西。判断做不到的时候,常常就会放弃了。让路走的更顺利,减少障碍很必要。为第一个策略把目标化成可以实行的步骤相呼应。这几个工具都是可以相互融合利用的。这个极度容易另一层面就是不和诱惑,本能较劲。在KTV背单词,哪就是找不自在。减肥就别买那么多零食,把大碗换成小碗。想读书就别在客厅和家长边聊边看。环境对人的影响约束特别大。部队新兵什么人都有,三个月都被训练的整齐划一了,在家睡懒觉的也不睡懒觉了。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处于更好的环境,更容易让你执行的环境。包括人群,找能支持你的而不是泼你冷水看你笑话的人。一些约束自己,有支持的环境,更容易让我们走下云。参加公开减肥节目的人,真的比你自己要减的快还好。

    行为在先,我们常以为意识改变了,行为就改变了。其实行为改变了,意识也会跟着改变。我们不高兴时,垂头丧气,你把腰杆挺直,洗把脸,同样会振作起来。心理学上常有假装,我们假装真的会变成事实。回想你过云坚持到底的过往,你在困苦时就容易同样坚持下云。用正面的眼光看待自己,负面情绪就淡化不少。早起,与其打气,激励不如放十个闹钟,不同距离,你从床上起来后,发现并不是那么想睡了。饭后散步,你吃饭时就把运动衣服穿好,走出云的概率更大。借用5分钟理论,不强求自己做多久多好,就先做个5分钟,你不愿意打扫的房间,在5分钟后发觉也不是很难清扫。翻书5分钟往往也能看下去。一定要行动起来,在行动中纠正进步,不是一直想,空想,情绪都有高潮低落,执行力强弱,不能让这些支配你,先做起来再说。文学创作有本书《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一想今天要写5000字,专业作家也头疼,你就坐下来,写个500字200字,越写越多。我这一周几乎每天一本书评,其实我一想也头大,我不去想太多,就打开电脑,写,也坚持写了出来。

  致命吸引,更顺从我们感受的策略。我们理智认同的,感受未必也认同。把它俩归到一个方向,坚持其实是一种享受。让有吸引力常是奖励,一定是有吸引力的奖励。孩子常不愿意写作业,家长常说你写完就让你看动画片,他们不情愿还是完成了。这就是奖励的作用,金钱未必是最好的奖励,对他有吸引力的奖励,才是好奖励。我们成人在被认可,被鼓励时同样激发持久的热情。一个行为能得到好的结果,我们常会重复下去,在孩子身上特别明显。训练动物的也常用这种策略,海豚跳起来就有鱼吃,慢慢他总结出规律,就有了精彩的海豚表演。成人世界,和这本质一样,为了某种东西,我们愿意委屈自己。一个行为引发不好的结果,就很难再坚持下去。就说扶老人,现在为什么不太愿意扶了,扶了可能面临很多的麻烦的诬陷。对我们真正感兴趣的事,做这件事本身就是奖励。让事情变得有趣,发掘趣味。我记得一个教授演讲说,在天赋和兴趣之外,还有一个东西叫擅长。我们往往对某些事感兴趣,多是擅长它,而擅长的又往往感兴趣。很难区分是兴趣导致了擅长,还是擅长引发了兴趣。我们在做一件事,一个目标,能做到,能完成往往就会激发这些兴趣和擅长。鼓励,奖励,认可,发掘趣味性会让我们更加主动,良性循环。

  反复铭刻,重复的力量是很大的。我们学习打乒乓球,画画,或者别的东西,开始时掌握不了的技巧重复练习下,轻而易举就完成了。刻意不自然的行为,重复多了以后,也会深入潜意识,变成自然自主的行为,也就是习惯的养成。习惯就意味着不再察觉这是坚持,刻意。韩国人的鞠躬,在他们就是很自然的事,从小的重复。有些书建议,我们真正重要的要达成的目标,最好固定时间每天做,或者固定频率做,把它重复成习惯。有睡铁丝网的实验,从开始不习惯,痛苦到完全适应,以致于不睡不舒服。《幸福来敲门》在监狱生活管理图书那么多年,回到社会上厕所还习惯打报告,最后不适应外面的生活,自杀。我们认为痛苦的事,一直重复,也会习惯,甚至适应。不是人天生就抽烟,酗酒,骂人,就是后天的重复。以新的习惯代替旧的习惯同样要一点一点重复,开始的不适应都是正常的。

    7种策略对应3种行为,自动和冲动用极度容易和反复铭刻效果比较好,比如咬指甲,在指甲上涂点苦味道,不觉咬的时候就会察觉,咬一次苦,再咬还是苦,慢慢就会减少咬的次数。用不咬代替了咬。冲动行为同样适于这两个,历史上有人生气时就让自己闭气5秒钟,打乱生气就说伤人话的链接,有一些手环,发怒的时候就弹一下,重新建立习惯,最后看到手环就意识到不能动怒。大多数的是常见行为,几乎用到了所有的组合。我自己举个例子,目标练楷书,加入了一个培训班,有老师教导,每天练习30分钟,把作业提交到微信群。这么简单就综合了社交磁力,极度容易和反复铭刻。行为的持久改变,是以新的习惯,新的链接替代旧有的或者新建,不同的行为该变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21天也改变不了经常性的行为。心怀目标,又不刻意幻想,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实实在在的行为上,让它自然地水到渠成。在行进中我们会找到最合适的节奏和乐趣。

相关文章

  • 如何想到又做到

    很多人觉得:把一件事坚持到底,得靠强大的意志力。自己之所以半途而废,是因为意志力不坚定。但事实上,人的意志力是很有...

  • 如何想到又做到

    告诉你一个非常扎心的事实——2018年,只剩下不到两个月了。坚持早起、健身、背单词、好好吃饭……这些年初许下的愿望...

  • 如何想到又做到

    运用零碎时间把《想到又做到》这本书看完 今天做一下复盘总结: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坚持做一件事情,做出持续性改变,有的...

  • 《如何想到又做到》

    《 如何想到又做到》是一本教人持久改变的书,作者本身是大学教授,并且是行为科学方面的专家。明显区别同类书籍,不是一...

  • 如何想到又做到

    什么是 “如何想到又做到”呢? 从书名,我们不难看出,有两层意思。 一个是,想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制订计划。...

  • 如何想到又做到

    ​ 很多人都制定过减肥计划,学习计划,健身计划,跑步计划,可是很多人,都没能坚持下来,为什么呢...

  • 《如何想到又做到 》

    思启:如何想到又做到 大家好,今天我们思启的内容是,如何想到又做到。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什么想到却还没有做到的...

  • 如何想到又做到

    很多人都认为要想改变一个习惯或达到一个目标,需要自身做出性格的巨大改变。本书告诉我们只要设计一系列科学的步骤就能帮...

  • 如何想到又做到

    持久改变分为两步:首先确认你想改变的行为是哪一类型,然后运用改变这类行为所需的武器SCIENCE模型。行为分为自动...

  • 如何想到又做到

    看到这个文章时,就想起NIKE的广告语“just do i ” ,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每年年底给自己立Flag,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想到又做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fd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