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中国版的《忠犬八公》
包场票虽然内心已经有了预设(看过美版的和日版的故事),但是看完之后还是被中国版的感动。
主线基本没变,一条流浪狗,养回家,老婆不喜欢,但是老公坚持养,最后一家人喜欢。
细节才是魔鬼。
与美和日版的不同,中国版的,更能从一条狗身上,看见从年轻到年老的人群,以及一个家庭和时代的变迁。看动物也是看自己。
夜间场杀我别用岁月刀。
一条笨狗的坚持,10年如一日的坚持,在成堆的报纸堆中离开,换来了见家人的最后一面。
狗可能什么也不懂,也这么笨地坚持。
那人是不是也一样呢?
比较感动我的还有一个细节是,白举纲演的儿子去北京上班,坐绿皮火车。他闷头了大半年,最后决定离开重庆去北京。
按摩椅很舒服他没有给父亲打招呼后才订票,而是直接订了明早的票,前一晚才告诉父亲。
我就想起一件童年的事,我妈妈也是这样的,闷头做事,然后先斩后奏。
那时我总是不理解,爸爸说妈妈要远行,要坐绿皮火车离开家一段时间,但还是选择去送我的妈妈。
这时我看了电影才意识到,这是来自母亲的倔强,在家里生存下去,不啃丈夫,老人,想靠自己做出一番名堂的倔强。
索道我总是抱怨觉得老妈陪伴我的时间少了,但是那个时候,可能老妈也是处在事业家庭难两全的尴尬位置呢。
那时父母经常吵架,爸爸动不动就打妈妈,而妈妈骨子里懦弱,不敢离婚。我总是想让她解脱,离婚算了,可能她走不出爱情这一步,总是执迷不悟,但是在工作态度上她绝对负责认真。
老妈在成都的大学毕业后就敢去上海打拼,做过很多活,在上海卖过保险,后来又回到成都当过大牌化妆品的专柜员。这得多遭人的白眼和嘲笑呢?
我总是担心一米五几的,这么小一个个子怎么能承受这么多的压力和痛苦呢,她听从内心声音,坚持下来。
中华田园犬那时她说太听家里的话,姐姐姐夫的,让她学了会计,她喜欢服装设计,所以去做设计才是自己喜欢。
但是她快50了,除了衣服换的不少,服装设计师没做成,改行做灯具生意了。
也许老妈做过保险,做过化妆品专柜员,也卖过安利后深刻地意识到,还是和老爸一起做灯具生意才能傍身,也许是因为可能没有特别坚持卖保险,化妆品,和安利,她没有把握那个时候时代的红利。
不管怎么样,老妈总是喜欢换来换去,而且喜欢折腾,不服输,也不认命。
最终还是被打得半死,搬了家,和老爸离了婚,净身出户。
我总是惊叹我老妈的脑回路,怎么在做事上(如同八公一样每天准时送教授,拿报纸回家)怎么这么勤奋,但是在感情上(也如同八公一样,人走了也要10年如一日地等一个回不来的人),也许是最开始的感恩之心,老爸那时做生意有点钱,帮了窘迫的妈妈,也许干脆就是她自己的执念,一直相信一个不可能回头的人会回头吧。
对一条狗来说,代价就是一条命,对人来说,也是一条命。
只是狗老了,人也老了。周围的建筑越来越新,越来越漂亮,越来越高科技,但是人和狗的青春一去不复返了,以前可能快乐的,欢快的日子也是一去不复返的。
我们总是觉得八公太傻,难道一条狗不知道人回不来了吗?
可能不是,也许我们都像八公一样傻过,用青春的代价换一个人回头。
但是人可能比狗更聪明吧,因为人会学习,会反执念去行动,他不知道最好的对自己究竟是什么,但是他知道自己该如何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