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说
别名:蕲艾、艾蒿、灸草、冰台、医草、黄草
灸用部分:叶。
产地:我国各地均产,普遍野生,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叶厚而绒多,称为蕲艾。此外,朝鲜、蒙古、日本亦有分布。
形态: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田林、土埂之中,春天抽茎生长,叶有1~2回羽状深裂,裂片尖端有不规则的粗锯齿,表面灰绿色,背面灰白色,被白色丝状毛绒,质柔软,折断为白色,茎高60-120厘米,秋季在茎梢上
开淡褐色花,花冠呈圆筒状,其中排列着头状花序,小而数多,排成狭长的总状花丛。艾叶有芳香气味,在农历的四五月间,当叶盛花未开时采收,采收时将艾叶摘下或连株割下,晒干或阴干后备用。
(二)艾的性能
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艾叶气味芳香,易燃,用作灸料,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功用。《名医别录》说:“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艾叶加工成艾绒作为施灸的材料,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①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②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③艾叶我国各地均产,价格低廉,所以几千年来,一直为临床所采用。
(三)艾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艾叶中含无氮素之有机物(主要是纤维质)6685%,含氮素之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11.31%,水分8.98%,溶酶成分4.42%(其中含挥发油0.02%),离
子成分(钾、钠、钙、铝、镁)8.44%。其中挥发油又名艾叶油,油中含桉叶素β-石竹烯、松油烯醇等。艾叶油、β-石竹烯及松油烯醇对豚鼠实验性咳嗽及喘息有一定治疗作用,对小鼠有祛痰作用。艾叶油在体外对白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
链球菌、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及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艾叶油对豚鼠尚有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
(四)艾绒的制作和选择
将艾叶反复晒干后,置于石臼或其他器械中,充分捣杵,令细软如棉,筛去灰尘及杂梗,再行焙燥,即成艾绒。一般说艾绒有两种:用上述方法炮制的为粗艾绒每500克艾叶可得350克粗艾绒,适用于一般灸法;如再精细加工,经数十日晒杵,筛拣数十次者,500克艾叶只得150克艾绒,为土黄色,为细艾绒,可用于直接灸法。
艾绒的特点:燃烧时火力温和,其温热能直透皮肤、肌肉深处,使人有舒快之感。艾绒质量的优劣,可直接影响施灸的效果。质量优、无杂质且干燥而存放日久的艾绒,施灸的效力则更大,疗效愈佳,反之则差。不仅如此,劣质艾绒燃烧时火力暴燥,易使病人有灼痛感,难以忍受。含杂质较多的艾绒,燃烧时艾炷常有爆裂的流弊。新制的艾绒含挥发油较多,施灸时火力过强,故选择陈久的艾绒为佳。正如《本草纲目》所说:“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故《孟子·离娄》早有“求三年之艾”之说。
(五)艾绒的贮藏
艾绒性善吸水,故易于受潮、霉烂或虫蛀,影响燃烧。应将艾绒置于干燥容器内,梅雨季节尤应防潮,晴天宜常晾晒,随用随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