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真的适合每一个人吗?对于这个问题,我直到现在还没个肯定答案。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既不神秘,也不艰难,是很平常的事,只要会说话,能认识字,几乎人人都可以提笔写作。但是我好像,就是不行的那个。跟着行动派的那抹明黄色,我坐到了国际商业写作的课堂上。三天的高强度知识灌输,似乎把我混沌的大脑撬开了一道缝儿。
怀揣着这股热呼劲儿,一头扎进21天的写作训练营,摩拳擦掌,时刻谨记老师教诲,仿佛手里的笔,就将是我闯荡江湖的利剑。信心满满,但是第一盆凉水浇了下来。每天的主题写作,我得准备4个小时,同学们都发表打卡了,我这还没构思好。看着别人一气呵成的文章,自己的七拼八凑,说不着急,那是假话。看过一篇关于写作的文章,开篇就写到:写作初期遇到的问题,往往不是写作技巧,而是写作者自身信心不足,造成难以开始写作。这时候,他需要的不是接受写作技巧的指导,而是正视自己内心的自我怀疑,开始动笔写作。
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好,重拾信心,给自己加油打气。继续上路,马上就遇到了第二道坎——灵感。百度词条上对它的解释是: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通常搞创作的学者或科学家常常会用灵感一词来描述自己对某件事情或状态的想法或研究。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书里也归纳了灵感的三个特征:其一,它是突如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意料的。根据灵感的作品大半来得极快。从表面看,我们寻不出预备的痕迹。作者丝毫不费心血,意象涌上心头时,他只要奋笔疾书即可。其二,它是不由自主的,有时苦心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希望它来时它偏不来,不希望它来时它却蓦然出现。其三,它也是突如其去的,练习作诗文的人大半都知道“败兴”的味道。“兴”也就是灵感。诗文和一切艺术一样都宜于乘兴会来时下手。兴会一来,思致自然滔滔不绝。没有兴会时写一句极平常的话倒比写什么还难。兴会来时最忌外扰。大师就是大师,说的如此透彻。可没有此物在手,如何完成我的写作梦。
行动派的写作课告诉我,一位擅长写作的人一定得有一颗热爱生活、关注细节的心。生活从来就不缺少动人的素材,只在于你们有没有捕捉美的眼晴。与朋友次愉快的谈话、家人为你做的一顿早餐、阅读过的一本好书……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生活元素,也正是充实写作的灵感所在,我们需要去观察,更需要去记录下来,唯有持续地写才可以内化成我们写作的力量。
行动派的课程从来没有让我失望,不论是讲师的专业水平,还是课后的辅导老师,都是让写作小白的我,能鼓起勇气,竖起信心,敢于挑战自己。为此,我给自己制定了计划,自古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第一,坚持读书。读书是开拓视野,积累素材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第二,活学活用。把国际商业写作课上的技巧,真正运用起来。例如九宫格,不仅仅是在写作上,整理工作,开会记录都可以用的上。
第三,固定时间写作。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去写作,形成自己每天到点必须写作的习惯。有意识的约束自己,让写作融入日常,变得顺其自然。
第四,乐于分享。这是行动派教会我的另一件法宝。分享是写作路上永恒的修行。希望自己踏实践行,懂得分享,乐于分享。
写作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写作的技巧,还有对生活的态度。行动派的明黄色,给了我动力,也照亮了我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