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音是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声音,它具有自然属性(物理的、生理的)和社会属性。其物理属性包括四要素:音高、音长、音强、音质。其中,音质是由发音体、发音方法、共振腔的形状决定的。它们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生理属性:发音,其因素: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语音的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语音是意义载体。
2.国际音标的原则是“一个音标只记录一个音素,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
3.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语言单位;词是最小的能自由、独立运用的单位;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是造句单位;句子是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4.语言的接触包括:(1)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2)系统的共存竞争与替代。
5.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的最小单位是字符。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如汉文字)两大类。表音文字又包括音位文字(如英文)、辅音文字(如阿拉伯文)、音节文字(如日文的假名)。
6.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包括词法与句法。词法主要包括形态变化、派生、复合等3种方式;句法是造句的规则。
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音义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
8.汉语声调从中古到现代的规律是:“平分阴阳,入派三声”。
9.international是前缀+词根+后缀。
10.义素是对词义项进行语义分析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
11.英语“deer”原泛指动物,现专指“鹿”这种词义的演变结果叫缩小。
12.“节”的本义是“竹节”,后演变出“关节”、“气节”、“节制”等意义,这种演变的途径称为扩大。
13.“涕”在古汉语中是“眼泪”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是“鼻涕”的意思,这种词义演变是转移。
14.“沙发、镭射、卡拉OK”属于外来词。
15.区分词和语素要看是否能独立运用。
16.“积极性、年轻化”属于派生词。
17.构形法是用一个词的词形变化表达不同语法意义的方法。
18.从语言的社会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从语言的内部结构上看,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19.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20.语言符号的特点是:①任意性、强制性、②线条性。符号与它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之间的联系是约定性的,不是本质性的必然联系。这是作为符号的必要条件。
21.语言的结构系统是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四要素构成的
22.方言和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民族共同语、民族交际语、国际交际语是语言整化的结果。
23.非音质音位有调位、重位、时位。
24.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25.根据语素在构词中的作用,可以把语素分为三种:词根、词缀和词尾。其中,词根是构词语素,词尾是构形词素。
26.“四呼”是对韵母的分类。
27.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是单纯词。
28.如果一个词只能做状语,那么这个词所属的词类是副词。
29.西晋秘书监荀勖,在魏秘书郎郑默所制《中经》的基础上编制了《中经新簿》。
30.《诗经》为风、雅、颂,其中“颂”他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31.鲁迅《汉字学史纲要》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2.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33.陆游、杨万里、尤袤(mào)和范成大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34.《四声猿》是剧作家徐渭所作。
35.《三寸金莲》是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津门系列”中的一部中篇小说。
36.现代汉语的四声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
37.在现代汉语音节结构中,韵尾指后面的元音或辅音。
38.现代汉语中,词类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划分出来的。
39.清代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总目》,不仅是清代最重要的一部目录,而且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庞大的一部官修书目。
40.《左传》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
41.《论衡》的作者是王充。
42.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艺术追求的唐代诗人是杜甫。
43.《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是元代作家马致远的散曲名篇。
44.明代的传奇创作分为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
45.《倾城之恋》是现代女作家张爱玲描写世俗传奇故事的代表作之一。
46.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47.“电脑”属于 式复合词。
48.主谓谓语句是指主谓结构做谓语的句子。
49.东汉班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删其要”,编成《艺文志》。
50.“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孔子关于《诗经》文学价值的重要认识。
51.南北朝成就最高的志人小说是《世说新语》
52.宋代诗人苏轼以“质而实绮,瘦而实胰”评价陶渊明的诗歌艺术风格。
53.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有高适和岑参。
54.《卖柑者言》是明代初年刘基的散文名篇。讽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社会现象。
55.李顺大是高晓声的小说《李顺大造屋》中的主人公。
56.汉字是一种意音体系的文字。
57.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58.普通话中最复杂的音节包含四个音素和一个声调。
59.“写信通知他行不行”,从构造关系上说,它是?词组。
60.“新职工宿舍”是个有歧义的语言片断。它既可以是?的意思,又可以是?的意思。
61.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两部最早的私人藏书提要目录是南宋时期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与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
62.在我国古文献学史上,清代中期的考据学家传统上分为吴派和皖派,其中吴派的代表人物是惠栋,皖派的代表人物是戴震。
63.《诗经》中记载后?事迹的作品是《?》。
64.汉赋作家张衡的代表作《二京赋》在结构谋篇方面模仿了班固的《两都赋》。
65.钟嵘《诗品》评价曹植的诗说:“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66.南朝乐府民歌主要包括《清商曲》中的吴歌和《西曲歌》两大部分。
67.唐代诗人白居易将他的诗歌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
6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宋代范仲淹《岳阳楼》一文中的名句。
69.南宋词人吴文英号梦窗。
70.《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71.“临川四梦”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南柯记》和《紫钗记》、《邯郸记》等四部传奇剧的合称。
72.巴金的《家》、《春》、《秋》合称《激流三部曲》。
73.著名诗人艾青在70年代末以后重新活跃于诗坛,80年代出版的诗集有《归来的歌》、《彩色的诗》、《雪莲》等。
74.文艺学包括的三个分支是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75.艺术真实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76.《诗经》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77.中国最早的文学评论指的是孔子对《诗经》的评论即兴、观、群、怨。
78.汉赋形成的标志是枚乘的代表作《七发》。
79.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指的是汉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中的《木兰诗》。
80.中国古代第一次系统地对创作过程进行了理论探讨的作品是西晋时陆机的《文赋》。
81.宋代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合流。
82.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写作基础乃基于对童年生活的追忆,而《野草》则具有自我审视的性质。
83.前期新月诗派倡导的“新格律诗”,主张新诗创作要讲求“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84.自诩为“乡下人”审视商业化都市文明,被称为“文体作家”,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中国现代作家是沈从文。
85.“文革”结束不久,小说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以及张弦的《记忆》等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
86.普通话中唯一不能做声母的辅音是ng或【g】。
87.从“艦”到“舰”,汉字简化的方式是改换声旁。
88.“瓜子儿”包含三个语素。
89.基本词汇有三个特点:稳固性、普遍性、构词能力强。
90.词组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是: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偏正结构、述补结构、联合结构。
91.现代汉语词类首先可以分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92.东晋著作郎李充对政府藏书进行整理,将书籍分作甲乙丙丁四部。
93.监本,即国子监刻本,主要供朝廷使用,也在社会上发售,一般质量较好。
94.知人论世的主张最早出自《孟子》一书。
95.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的诗人是谢朓。
96.《登大雷岸与妹书》的作者是鲍照。
97.韩凭妻的故事见于魏晋南北朝小说《搜神记》。
98.《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是唐代诗人所作刘禹锡。
99.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收录温庭筠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是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总集。
100.南宋以赵师秀为代表的“永嘉四灵”,作诗宗尚晚唐贾岛和姚合。
101.白朴的《梧桐雨》是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作为题材的。
102.明代初年的作家刘基著有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
103.清代李汝珍讲述才女故事的小说是《镜花缘》。
104.金克木、张中行、余秋雨等人的散文,在文学史叙述中通常被称作学者(或文化)散文。
105.《致橡树》是女诗人舒婷表现个体(尤其是女性)追求生命和人生价值的独立性的重要诗作。
106.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07.“四呼”是对韵母的分类,其中指合口呼以[u]开头的韵母。
108.“船”这个字的形旁是舟。
109.唐至清代各级政府及其附属机构刻印的书称为官刻书。
110.司马相如的散体赋以《上林赋》和《子虚赋》最为著名。
111.《招隐诗》的作者是左思。
112.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作《春江花月夜》,被前人评为“以孤篇压倒全唐”。
113.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114.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是采用商纣王时期的某些史实加以想象夸张创作而成的。
115.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
116.汉语方言分为七大方言区,其中长沙话属于湘方言区。
117.如果一个词组的直接成分间可以插入“的”而不改变基本意思,那么从语法关系看,
118.这个词组是定中(或偏正)结构。
119.“热情”是一个兼类词,在“很热情”中属于形容词,在“有热情”中属于名词,在“热情态度”中属于形容词。
120.刘歆《七略》的六大类中,六艺、诸子、诗赋分别是经学、哲学、文学类书籍。
121.《诗经》中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开头的手法被称作兴。
122.曹丕的《燕歌行》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123.盛唐诗人中,王昌龄以七绝著名,被称为“七绝圣手”。
124.宋代“说话”艺术主要有“四家”,其中“小说”和“讲史”两家影响最大。
125.《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初年宋濂的散文名篇。
126.当代作家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一部描写男主人公在“受难”中获得“女性的爱情”帮助,从而实现“自我超越”的小说。
127.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构成。
128.上古韵部的首创者是顾炎武。古代第一部韵书是曹魏时李登的《声类》。
129.汉语语音以音节为单位,一般说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包括声母、韵母、声调。
130.汉字形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六国文字(战国)——秦系文字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
131.词义包括理性意义与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反映人们对事物的理性认识;非理性意义包括隐含意义、社会意义、感情意义、借代意义、风格意义。
132.古今词义不同的原因是词义发展和演化的结果,主要途径为:扩大、缩小、转移。
133.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以经学史为中心,主要分两派:(1)考据学派;(2)义理学派。
134.孔子是古典文献学的开拓者。
135.许慎《说文解字》把小学视为古文献学基础,认为精通文字是古文献的前提。郑玄是两汉古文献学的集大成者。
136.我国古书按四部分分类自晋荀勖《新簿》始,自《隋书•经籍志》确定为经、史、子、集四类,道、佛附于后。
137.唐孔颖达编《五经正义》,其原则为“疏不破注”。
138.宋代文献学以义理之学为主流,但朱熹主张分析义理与训诂考证相结合。
139.清代古文献学以考据见长,尤以文字、音韵、训诂成就最高。清中期为考据学全盛时期,形成乾嘉学派。
140.西汉刘向开创校勘规程,汉末郑玄和高诱做出重大贡献。
141.清代校勘成绩辉煌,重要著作有:阮元《十三经校勘注疏记》、卢文弨《群书拾补》、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钱大昕《卄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俞樾《群臣平议》等。
142.陈垣的4种校勘方法是:本校(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对校(以本书前后互证)、他校(以他书校本书)、理校(用理论知识为依据)
143.李斯《谏逐客书》说理严密、辞义纵横,多用排偶,音节流畅,直接影响汉代散文。
144.贾谊是汉初散文代表,《过秦论》是西汉著名的论政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文章采用铺排渲染手法,文采丰富。
145.晁错《论贵粟书》提出重农贵粟思想,观点明晰,层次清楚;大量偶句、排句;对比手法(古今对照,正反映衬)。
146.魏晋南北朝文学最有成就的是诗歌,尤其是五言诗。文人在模仿乐府民歌的过程中诞生了五言新体诗。七言诗也开始流行: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鲍照确立了七言诗在诗坛上的地位;沈约制定了“四声八病”规则,创造了“永明体”新体诗,为唐代的律诗作好了准备。
147.阮籍、嵇康是魏正始时著名诗人。阮籍代表作《咏怀诗》82首,风格隐晦曲折;嵇康《幽愤诗》为其绝命诗,风格清俊。
148.陆机为太康著名诗人,其《文赋》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精品。
149.晋代诗风刻意追求形式华美,缺少现实意义(如玄言诗),只有左思和陶渊明保持刚健明朗,朴素自然的诗风。
150.左思的代表作:《咏史》八首反映了他由用世到绝意仕进的思想转变过程。诗风挺拔雄健。
151.宋时,山水诗取代了东晋的玄言诗,七言诗体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启了格律诗的先声,但同时也促成了梁、陈诗坛形式主义的炽盛,而后宫体诗风行,诗风流于颓靡,兴寄都绝。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谢灵运、鲍照、谢眺;北朝有成就的诗人是庚信。
152.谢灵运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代表作《登池上楼》富丽精工,写景清新,但还残留玄言尾巴。
153.南朝乐府民歌多短小、精悍的男女情歌,以吴声和西曲为代表,风格柔媚、清丽、清新多情。吴声《子夜歌》等,西曲《西洲曲》。
154.北朝乐府多写军事活动和羁旅行役,风格豪迈爽朗、慷慨悲怆、粗犷遒劲,代表作品: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以及牧歌《敕勒歌》。
155.建安时期散文个性色彩强烈,魏晋辞赋主要继承了东汉抒情小赋的传统,在题材范围上有新的拓展,内容反映动乱现实,直抒忧生伤乱之情和建功立业之志。如王璨《登楼赋》、曹植《洛神赋》、向秀《思旧赋》。
156.左思《三都赋》是魏晋时期大赋的代表作,堪与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比美。
157.王羲之《兰亭集序》抒发作者人生短暂,欢乐有尽的感叹。
158.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抒发了作者弃官归隐的愉悦心情,《桃花源记》表达人民向往和平生活的愿望。
159.庚信是北朝骈文成就最高者,其《哀江南赋》及序感情深挚,笔力沉雄。
160.北朝散文以郦道元《水经注》和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161.干宝《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多记神仙鬼怪、特殊异物、卜噬占梦、民间异闻传说,充满神奇诡异色彩。如《干将莫邪》《董永》。
162.中国古代小说渊源:一是上古神话、历史传说;二是先秦的寓言故事;三是先秦两汉的历史散文。魏晋南北朝时的小说发展初具规模,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志人小说直接承袭了先秦两汉寓、史传中记载人物言行的传统,是当时社会品评人物、崇尚清淡风气的产物,带有小品笔记性质。刘义庆《世说新语》是其代表,它较真实地反映了魏晋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语言精练传神。如《忿狷篇》(写王蓝田性急)
163.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探讨文学价值、作家气质与作品风格的关系、文体分类和文学批评方式等文体的一篇专论。
164.陆机《文赋》系统地对创作过程进行了理性探讨。
165.钟嵘《诗品》是我国最早一部论诗专著。
166.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奠定五律基础,发展七言歌行。
167.陈子昂是第一个高举诗歌革新大旗,主张“风雅兴寄”“汉魏风骨”,理论与创作都表现出鲜明的革新精神。其诗歌代表:《登幽州台歌》《感遇》38首。
168.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进一步发展七言歌行。
169.沈佺期与宋之问为五律定性做出贡献。
170.“诗家天子王江宁”是指王昌龄,他被称为“七绝圣手”。
171.崔颢《黄鹤楼》被称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
172.李贺诗中唐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意象冷艳凄迷,并注入诗人强烈主观感受,其诗有一种病态美特征。
173.刘禹锡善写怀古诗如《西塞山怀古》。具有民歌情调、浓郁生活气息和很高的艺术品位的佳作如《竹枝词二首》其一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用谐音双关表现了女子对情人的微妙感情。
174.张籍、王建是较早进行乐府诗创作的中唐诗人。
175.元稹的《连昌宫词》是一首描写宫女生活的叙事长诗。
176.古文运动的先驱人物包括:陈子昂、李华、萧颍士、独孤及、梁肃、柳冕等。
177.司空图是晚唐诗论家,强调诗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178.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文人,多写妇女生活,思妇征夫,设色华艳,造句工丽,组织绵密。
179.李煜是南唐皇帝,五代时成就最高的词人。其词以南唐亡国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主要抒写亡国之痛,感情真切。李煜突破了晚唐、五代词写艳情为主的时风,将词发展为抒写人生、政治的独立抒情文体,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
180.王安石诗文都具浓厚政治色彩,主张“文贵致用”、“有补于世”。议论文成就最高,雄辩有力,如《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
181.田园诗人范成大: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反映农村生活各方面,艺术上情景相生,意境清新,善用白描,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明快,风格清新明丽。
182.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外还有《正气歌》。
183.元好问,金代诗人。以雄浑悲壮的“记乱诗”最具代表性,其《论诗绝句30首》全面地评论了自汉魏下迄宋代的重要诗人诗派。
184.北宋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制作慢词的词人。其词多写都市繁荣景象和下层市民生活,尤善于表达羁旅行役的愁苦。艺术特色:精通音律,善用口语俗语,攻于铺叙。
185.晏殊、欧阳修是北宋前期小令词的代表词人,二人继承晚唐五代词风,以柔美婉丽见长,但无浓艳脂粉气,而融入了文人清雅意境。
186.北宋张先的词被视为“古今一大转移”,其小令在艺术上有很高造诣。
187.苏轼在诗、文、词上均取得极大成就,代表了宋代文学发展高峰。
188.姜夔代表了南宋后期词的主导倾向,他兼工诗词,精通音乐,其17首词自注有工尺谱,是今存唯一的宋代词乐文献。
189.张炎著《词源》,推崇姜夔的“清空”风格。
190.吴文英词作想象奇特,超越时空,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191.中国古代文学,以元代为转折,诗文为代表的正统文学逐渐衰落,小说、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逐渐发展壮大,取而代之。
192.元杂剧的体制是四折一楔子,脚色主要有:正末、正旦、副末、贴旦、净等。
193.关汉卿:元代最杰出的大戏剧家,“元人第一”。中国古典戏剧的奠基人,代表作:《窦娥冤》(关汉卿最优秀的剧作)《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窦娥临刑前发的三桩愿是:血飞素练,六月降雪,楚州三年大旱。
194.王实甫《西厢记》(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是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基础之上改编,作品表现了鲜明的反封建主题,抒情性强,词曲优雅秀丽,它代表了元代杂剧的最高成就。
195.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196.马致远《汉宫秋》(写王昭君出塞)。
197.郑光祖《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传奇《离魂记》。
198.纪君祥《赵氏孤儿》是最早流传到欧洲的中国剧本,法国作家伏尔泰取名为《中国孤儿》。
199.无名氏的《陈州祟米》是元代公案戏的代表作。
200.高明,被称为“南戏之祖”,其代表作为《琵琶记》。
201.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取材于《水浒传》中的武松故事,它告别传奇,抒写市井生活。
202.明代中期杂剧最负盛名的是徐渭,其代表作是《四声猿》,其《南词叙录》极具史料价值,是研究宋元南戏和明传奇的重要资料。
203.明代中叶后的传奇代表作有:李开先的《宝剑记》(改动《水浒传》有关情节),梁辰鱼的《浣纱记》(范蠡、西施故事),无名氏的《鸣凤记》(写与奸臣严嵩的斗争)。
204.明初刘基的《卖柑者言》讽刺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社会现象。
205.明末小品以张岱的《陶庵梦忆》为代表,其中《西湖寻梦》最为有名。
206.简述李玉的戏曲创作成就。清代戏剧家李玉的《清忠谱》,反映了苏州市民反对阉党的斗争。
207.简述李渔的戏曲理论。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的《闲情偶寄》,提出了系统的戏剧理论,如“密针线、剪头绪、审虚实”,涉及戏剧主题、情节、结构。
208.孔尚任《桃花扇》偏重写实,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抒写明末亡国之痛。“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209.陈忱的《水浒后传》是续书中的佼佼者。
210.钱采、金丰的《说岳全传》描写岳飞抗金故事。
211.名教中人的《好逑传》是才子佳人小说代表。
212.李汝珍《镜花缘》借才女的故事,为天下女子扬眉吐气。
213.顾炎武、屈大均是明末清初遗民诗人代表。
214.清代诗派众多:诗人王士桢提倡“神韵说”,即冲淡闲远的风格;沈德潜提出“格调说”,提倡含蓄温藉、温柔敦厚的风格;袁枚提倡“性灵说”;翁方纲提倡“肌理说”,主张以儒家经典为根基,追求缜密风格。清词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其次气势宏大;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诗风淳雅清丽;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主张比兴寄托;纳兰性德则多写离别相思,婉丽凄清,哀感顽艳,本色自然。
215.明末清初散文家,亦称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重视写经世之文。
216.龚自珍的诗愤世伤时,瑰丽清奇,代表作是《己jǐ亥hài杂诗》315首。
217.魏源政治诗议论风发,常用寓言形式。
218.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巨匠和旗帜,提出新境界与新语句,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新诗派。
219.梁启超是新体散文的最著名的代表,他的“新文体”半文半白,见解新颖,酣畅淋漓,极具煽动性和感染性。
220.晚清社会影响最大的侠义公案小说是石玉昆的《三侠五义》,此外还有文康的《儿女英雄传》与俞万春的《荡寇志》。
22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222.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223.现当代三十年代,优秀长篇小说涌现:李劼人历史题材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城镇社会生活的广泛描写),胡也频描写青年追求光明的《光明在我们面前》。
224.艾芜《南行记》《南国之夜》对西南边境和缅甸地层人民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物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的生活信念和斗争勇气;艺术上是带有若干自传成分的流浪汉手记,表现异域、边地风光和浪漫色彩。
225.叶紫的短篇小说集《丰收》反映了大革命后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226.吴组缃短篇小说《一千八百担》刻画了封建地主的丑态;长篇小说《鸭嘴崂》《山洪》表现农民在抗日烽火中的觉醒。
227.柔石的《二月》,通过知识青年萧涧秋在黑暗社会中的探索,体现了作者对个人奋斗和人道主义理想的深刻思考;《为奴隶的母亲》,通过农村妇女春宝娘精神上的折磨,控诉了“典妻”制度对农民的超经济欺压,表现其创作思想的新变化——表现劳苦大众,特别是农民的悲惨处境。
228.现代派——包含新感觉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以上海为中心,其成员对都市“文明病”和五光十色的人生世态有着深切的感受,同时,又受到弗洛伊德学说和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运用精神分析与直觉、变形等现代手法,去表现现代都市男女躁动迷惘的心灵状态。
229.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将军底头》和《梅雨之夕》中,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透视人物的潜意识和性心理,独创了一种新异的心理分析小说。
230.穆时英是新感觉派小说圣手,他以两种不同手法写都市小说:一种是以粗犷急切的写实手法反映城乡下层劳动者的苦难生活与带有破坏性的叛逆行为;一种是以直觉、多变的画面和快速、跳跃的节奏,表现“都市男女”形形色色的生活及其不安、狂乱的心态。
231.东北作家群——东北沦陷后,富有民族感情的年轻作者流亡到关内,广泛描写东北人民的苦难和挣扎、奋起和觉醒,组成一幅苍凉沉郁的关外地域史诗,代表作家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
232.端木蕻良土地史诗《科尔沁旗草原》。
233.萧军: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描写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游击队的抗争精神,鲁迅高度评价。其长篇小说《第三代》反映辛亥革命前夕到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东北的社会生活,表现民族灵魂。
234.萧红:《生死场》描写东北人民在沦陷前后的苦难生活,鲁迅称它“力透纸背”,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艺术上笔触纤细细腻,感觉独特,文字清新活脱。《呼兰河传》是她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描写荒僻小城人们的精神麻木,艺术上抒情性更浓,打破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模式,力求写真。
235.蒋光慈辛勤耕耘革命文学:《少年漂泊者》《短裤党》等,但有左的倾向;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田野的风》描写大革命前后中国农村阶级矛盾和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236.丁玲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中,通过对莎菲追求性爱及灵肉冲突的矛盾心理的大胆描写,表现出细腻刻画人物心理的艺术特色。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描写了华北土改的复杂性。深入揭示农村各阶层人物在土改运动中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变化。
237.京派小说——30年代出现,以沈从文为首,承续五四文学精神,基于深厚北京的文化底蕴,凭借学院派宽容大度的文学眼光,创造了不同于左翼作家和海派作家的京派小说世界。其主体是京派小说家各自发现和创造的不同的乡村世界,以及作为乡村世界的对立部分的城市生活描写。主要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杨振声、李健吾、林徽因等。
238.海派小说——30年代产生于上海独特的消费文化环境。初期为张资平、叶灵凤等,以世俗化、商业化的快餐式文学眼光,发现了一个消费性的都市,以及生活其中的都市男女的“欲”。以现代派的文学眼光,在世俗化、商业化的都市中发现新的风景,则是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
239.张恨水——通俗小说家。长篇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社会讽喻小说《八十一梦》;讽刺小说《五子登科》。
240.黄谷柳长篇小说《虾球传》描写城市流浪儿童,注重民族化。
241.路翎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描写苏州封建大家族生活,背景开阔、规模宏大的现实主义成就。
242.钱钟书长篇小说《围城》,通过知识分子方鸿渐形象讽刺社会和上层知识分子,因其高超的讽刺艺术而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243.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传奇》等)善于描写都市女性心理,艺术上融合中国章回体和西方现代手法。
244.徐訏小说以“人性与爱”为主题,其浪漫主义融入了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其《鬼恋》描写人与鬼的恋情;《风萧萧》的情节将间谍传奇和爱情传奇并置,具有很强可读性。
245.无名氏的畅销书《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风靡一时。其《无名书稿》(6卷)是一部现代主义巨著。
246.解放区的小说:欧阳山《高干大》是反映解放区农村生活较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柳青《种谷记》是较早反映农村初期互助合作组的长篇小说。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是章回体长篇小说。马蜂、西戎《吕梁英雄传》是章回体长篇小说。草明《原动力》是解放区第一部工业题材长篇小说。康濯《我的两家房东》是反映青年男女恋爱的短篇小说。刘伯羽《无敌三勇士》是军事题材较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
247.孙犁的《荷花淀》描写根据地妇女自发组织起来,配合子弟兵作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1)以谈笑从容的态度反映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描摹时代风云变幻;(2)深入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灵美;(3)具有散文美和浓郁的诗情画意。
248.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用现实主义的笔调,描写了东北土改艰苦的全过程。
249.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代表有: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赵树理的《三里湾》。
250.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代表有: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孙犁的《风云初记》、茹志鹃的《百合花》。
251.十七年通俗小说的代表是:曲波的《林海雪原》、欧阳山的《三家巷》。
252.汪曾祺曾受京派作家影响,文革后发表的作品独具特色,如《受戒》、《大淖记事》等。多取材于家乡高邮乡村和市镇日常生活,注重民俗风情的描写。在艺术上,继承了京派的“散文化”风格,消除过强的故事性和“戏剧化”设计,在色调平淡的叙述中力图呈现如日常生活般的“自然形态”。其文字的考究和古雅,意境的营造和叙述者自然流露的情致,使其小说呈现出一种传统“文人”的情调和视角。
253.新诗运动——指五四时期掀起的白话诗歌运动。重点是从诗歌形式入手,通过提倡自然的写实主义诗风,变革古典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从而确立白话诗的正宗地位。
254.胡适是发表新诗的第一人: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八首》;1920年,他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致力于新诗的形式革新。
255.五四时期积极倡导白话诗的有:沈尹默、刘半农、刘大白、俞平伯、康白情、周作人、沈玄庐等。刘大白的诗集《扬鞭集》体现了其诗体多样化和平民化道路上的热心探索,被称为“平民诗人”。
256.沈尹默的《三弦》用双声叠韵造成鲜明节奏感;周作人的《小河》借助象征手法表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257.冯至《昨日之歌》,表达对青春、爱情的歌颂,鲁迅称之为“中国最为杰出的诗人”。后期《十四行诗》受德国诗人里尔克影响,内容关注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和人类、宇宙,艺术上追求哲理化,采用半格律,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
258.新月诗派的理论主张:(1)新诗必须建立新格律,闻一多提出“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故新月诗派被称为“新格律派”。(2)在诗歌表达方式上,提出“理智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
259.朱湘——新月社诗人,其《草莽集》从中国古典诗中吸取养料。其《王娇》是“用叙事诗的题材来称述华族民性的各相”。
260.李金发——初期象征派代表诗人,其诗集《微雨》歌咏爱情、自然,艺术上大量采用法国象征诗的技巧,晦涩难懂,被称为“诗怪”。其他象征派诗人有: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
261.朱自清的长诗《毁灭》是最早的抒情长诗之一。
262.蒋光慈是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代表
263.农民诗人、泥土诗人——臧克家,关注农村和农民的不幸遭遇,风格质朴凝练,属新诗中的苦吟派。代表作:《烙印》揭露现实黑暗,表现农民的苦难和坚韧的精神。
264.卞之琳醉心于诗的技巧与形式,融会传统诗歌的意境与西方诗歌的“戏剧性处境”,重意象创造。
265.何其芳以象征方法、华美多姿的文字,融化晚唐五代诗词的意境,追求爱情、梦、美。
266.田间,其抒情长诗《给战斗者》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恨,对祖国的爱、对人民奋起抗战的歌颂;他那饱满的战斗激情和高昂的时代精神,精短的“鼓点”式的诗行和急促的、跳跃的节奏,赢得了闻一多“时代的鼓手”的赞誉。
267.穆旦(查良铮)——中国新诗派的主要诗人,深入探索表现“自我”,但他的“自我”是生活在混乱而黑暗的现实中的分裂、残缺、矛盾而痛苦的“我”《诗八首》表现爱情。主体的分裂,《森林之魅》表现战争和死亡。
268.袁水拍的政治讽刺诗《马凡陀山歌》:采用歌谣形式,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
269.李季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描写革命斗争中青年男女的爱情;艺术上借用民歌信天游形式,大量运用比兴手法,采用鲜明生动的群众语言,在诗歌的民族化上做出了贡献。
270.阮章竞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通过三位农村妇女——荷荷、苓苓、紫金英冲破封建束缚的经历,表现了解放区妇女的新生;艺术上既借用民歌民谣形式,又学系古典诗词。
271.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演出改编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时“文明戏”;其后,业余的、非职业的“爱美剧”兴起。
272.受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影响,1919年,胡适发表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为中国现代话剧迈出了第一步。
273.丁西林的讽刺喜剧《一只马蜂》触及严肃社会问题。
274.三十年代,熊佛西进行“农民戏剧试验”。
275.夏衍现实剧《上海屋檐下》,用现实主义手法,把创作焦点转向人物性格刻画、内心活动的描写,将时代特征反映到人物身上。
276.抗战初期流行表现抗日内容的小型街头剧,“好一记鞭子”最为有名,它包括《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记》。
277.多幕历史剧:宋之的《雾重庆》,吴祖光《风雪夜归人》,阳翰笙《天国春秋》,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
278.陈白尘《岁寒图》歌颂抗战中知识分子坚持操守的傲然正气。讽刺喜剧《升官图》辛辣地讽刺国民党官匪一体、巧取豪夺的“新官场”;艺术上以梦境构思全剧,非常巧妙,夸张和漫画化手法运用十分得体,被誉为“新官场现行记”。
279.延安新歌剧有:小型秧歌剧《兄妹开荒》歌剧、《刘胡兰》、《王秀鸾》大型秧歌剧;《白毛女》表现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艺术上富有独创性:在借鉴中国民间歌舞剧的同时,也借鉴了中国古典吸取和西洋歌剧的某些表现手法,带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80.文革八大样板戏——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281.《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鲁迅、陈独秀、李大钊、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
282.周作人从西方引入“美文”概念,提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话体为主要体式的“言志”小品文理论,并开创了闲适、清涩、富于知识性、趣味性一派散文,包括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
283.朱自清散文借景抒情的有《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文辞优美;以事传情的有《背影》《给亡妇》,用笔朴实、平淡、有极强的感情冲击力。
284.梁遇春散文受英国随笔影响,用“絮语”形式,表达一种孤傲潇洒的才子气和懒散的绅士风度。
285.徐懋庸、唐弢、聂绀驽、柯灵、巴人(王任叔)等,大都受鲁迅杂文影响,他们的杂文风格称为“鲁迅风”。
286.抒情散文绚丽多彩:(1)李广田《画廊集》《银狐集》,描绘山东乡野,文笔朴实浑厚,带有泥土味。(2)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描摹儿童的纯洁。(3)陆蠡《囚绿记》表达抗战时愤怒的呼声。(4)丽尼散文诗《鹰之歌》倾吐内心的悲哀和忧伤。
287.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30年代初在上海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杂志,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著有《剪拂集》(语丝社时期)《大荒集》等。起“闲谈体”散文、视读者为故交,娓娓闲谈,笔墨轻松,流露真情,不拘一格,各体并用,被称为“幽默大师”。
288.何其芳《画梦录》对美丽凄清的梦境进行诗的刻绘,调子伤感,感情纤细,其价值在于对散文艺术的自觉追求与散文的抒情美、形式美的创造上。
289.梁实秋《雅舍小品》抒写大后方颠沛流离贫病交加的生活,写出了人生穷愁滋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