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项羌人李元昊控制了河西走廊地区后,背宋自立为帝,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后来与宋订立合约,虽然不称帝而称国主,也算是达到了实·质·建·国的目的,还从宋那里捞了不少岁币。自此以后,华夏大地上宋、辽、西夏三雄并立。
北方辽国发生异变,臣服于契丹的女·直部落兴起,没几年就把称雄草原以及燕云十六州的大·辽·国揍趴下了,随后建立了大·金·国。仅剩耶律大石率领契丹残部远走中亚,建立了西辽。
紧接着金就开始揍大·宋了,然后是靖康之变,宋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到了黑龙江,天天在地窖里欣赏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就不知道大画家赵佶有没有乘兴画上几幅万里雪飘图。
宋室一路向南仓皇逃窜,终于在杭州凭着长江天险稳住了阵脚,杀了力主北上的岳飞之后,和金签订合约,直把杭州作汴州了。
在金·国崛起吞辽灭宋之时,经历了三代幼主、后族专权的西夏,一位颇有雄才的乾顺承继国主之位,迎来了国运的上升期。
要说夏国主乾顺也算个实诚人,不管怎么着,跟辽也算是多年的邻居,新兴起的女直人谁知道是个什么脾性,万一是个无法沟通的混不吝可咋办,所以在一开始辽·国被金人揍的时候,还曾出兵帮助辽·国抵御,只是被金给打了回来。
没想到辽·国太不经打而金又太能打,没几年功夫就被揍趴下了,而另一个邻居宋也被人家打得满地找牙。这时的乾顺心里起了变化,你们打不过人家,守不住你们的那些地,就别怪我不讲信义了,与其白白便宜了别人,还不如由我替你们哥俩保管一下。
再加上这时候金·国主动派人找上门来谋求联合,还割了几个州县,乾顺拿定主意说干就干。起初宋为了防备西夏,在两国交界处修驻了不少堡垒城寨。西夏趁着金·兵攻打宋,宋无暇顾及陕西地区,趁火打劫夺取了很多城寨堡垒。
西夏攻宋西安州、麟州建宁寨等地,守将或战死或逃亡,西安州通判任得敬率城中兵民投降,被国主乾顺认命为西安州知州。
任得敬背主投降,为了巴结西夏国主,也为了自己的安全,把当时十六七岁的女儿送给了乾顺。乾顺非常喜欢这个女人,后来立为妃子,恩赏甚厚,又提拔任得敬为静州防御使。
任得敬的女儿任氏是大家闺秀,史书上说她庄重寡言,对下面的人恩意有加,和另外一个妃子曹氏并列妃位,两人相处得很融洽。
任得敬为了自己的女儿能立为皇后,经常花重金贿赂朝臣亲贵宗室。一个御史受了贿赂,上书说:中宫不能一直缺位,两位妃子并列不分主次,日子长了一定会相互妒忌争宠,容易惹出祸来。希望陛下赶紧选一位贤良淑德的立为皇后。
西夏国主乾顺觉得挺有道理,就征询臣下的意见,这还用说嘛,大家都收了钱的,一致夸赞无论门第、出身·才德谁都比不上任妃。于是就立任氏为后,又提拔任得敬为静州都统。
一年多后,夏国主乾顺薨,年仅十六岁的太子李仁孝继位。仁孝也确实仁孝,将任氏和生母曹氏并立为太后,不分亲疏悉心奉养。
仁孝继位的头一年四月,夏州统军李合达据城反叛。李合达本姓萧,天龙八部里乔峰乔帮主的那个萧,很明显是辽·国人。起初,乾顺求娶辽·国的成安公主,就是萧合达护送来西夏的,乾顺看此人能言善辩,弓马娴熟勇不可挡,就把他留在了西夏。
萧合达很快在西夏屡立战功,被封为都统镇守夏州。乾顺见辽·国大势已去,转而向金称臣,萧合达就心生怨恨。后来成安公主因为母国灭亡抑郁而终,生下的太子也随后病逝,萧合达心里更是愤愤难平。听说耶律大石在西域建立了西·辽,马上派人去找,却是无功而返。
正巧赶上仁孝新立,自认又是功勋宿将,萧合达散尽家财招揽军士,联合流散各地的契丹大小残存部落,扯起兴复大·辽的旗帜,一同反叛。四月反叛,六月兵围灵州西平府,七月攻陷盐州,袭掠附近州县,兵锋直逼贺兰山,威胁西夏首府。
萧合达又花重金联络各州府一起反叛,那些州府长官们哪敢呀,赶紧撇清关系,要么拒不接受,要么绑了使者送到首都。唯独担任静州都统的任得敬脑子活泛,好吃好喝的款待使者,从使者嘴里套出叛军的很多机密和实际情况。
任得敬上书国主仁孝:叛·贼都是一群乌合之众,联合的也都是几个契丹残部。陛下只要下令以前的事既往不咎,愿意回家继续生活的,发给钱粮补助,肯定会有人愿意接受。现在贼人骄狂,萧合达的老巢夏州距离灵州五百余里,肯定没有多少防备,臣自请率军突袭,定能大获全胜。仁孝立即让任得敬领军出征。
任得敬接令以后,内紧外松秘密部署,派三百精锐前往夏州,先控制了夏州守卫烽燧的兵卒,然后以三千精锐骑兵疾入夏州城。城内守军没有防备仓皇应战,迅速溃逃。任得敬俘获萧合达妻子和大批粮草金银,随即开仓放粮安抚百姓,夏州平定。
萧合达得知夏州失守,急急回救,当时萧合达的部众已出现溃散的现象,很多契丹小部落都回到自己部落去了。萧合达在盐州与任得敬相遇,被其击败,逃到黄河边,部下将他诛杀,首级献给朝廷请功。
叛乱平息,仁孝委授任得敬为翔庆军都统军,封西平公,重金赏赐。
几年后,西夏连续遭遇旱灾和地震,颗粒无收饥民遍地,老百姓活不下去揭竿而起,攻打州县。仁孝下令赈灾,减免各地赋税,烽火之势得以缓解,但还是有人趁机作·乱。任得敬派人安抚盗匪,只诛首恶不问其他,烽火渐熄,只有两伙人依险据守,后来被任得敬派兵平定。
任得敬自从被封西平公后,仗着有功在地方上越来越独断专行,又上表请求入朝为官。仁孝本想答应,但御史谏言,外戚主动上表入朝,是有心要干政,从古至今外戚专权国家没有不乱的,这才作罢。
西夏有位中书令濮王仁忠清廉自守刚正不阿,任得敬想入朝为官,授意任太后在朝中给自己吹风,因为忌惮濮王好多年不敢有所动作。
濮王去世后,任得敬用金银珠玉贿赂晋王察哥给自己入朝铺路。晋王向仁孝进谗言,仁孝终于答应任得敬入朝。后来任得敬谄媚逢迎察哥,两人狼狈为奸,臭味相投。
仁孝让任得敬做中书令,任得敬内心得意表面上却坚决推辞,仁孝还是让他做了中书令。察哥去逝后,任得敬做了西夏相国。
晋王察哥在的时候,任得敬还有所顾及,等察哥不在了,他便专横跋扈、独断弄权,政由己出,举国侧目。任得敬又以其弟弟任得聪为殿前太尉,任得恭为兴庆府府尹,两人倚势弄权,大肆收受贿赂,有人弹劾他们却被罢官。
任得敬权势熏天,朝堂之上都是其党羽,渐渐起了谋逆之心。任太后苦苦劝说:咱家荣华富贵已到极点,再继续作下去恐怕是要惹祸的。可任得敬哪还听得进去。
任得敬后来又获封楚王,征发十万民夫修建灵州城,在自己的西平府翔庆军监军司所大兴土木营造宫殿,百姓怨声载道。又让族弟任得仁作为使臣入金·国探听金·国皇帝的口风。
任得敬为了篡位,派人跑到四川请南宋派兵夹击西夏,宣抚史虞允文见有利可图,把书信藏在蜡丸里给他回信。后来又写了帛书跟四川约定一起出兵,被边境巡逻查获,仁孝秘密的告诉了金·国。
任太后死后,任得敬篡权更加迫切,胁迫西夏国主仁孝把西夏西南路以及灵州等地的土地分给任得敬,让他自立为国,派使臣到金·国请求册封。金国尚书令李石认为这是西·夏自己的事,还是少管闲事答应他算了。
此时的金·国皇帝是有“北国小尧舜”之称的金世宗完颜雍,他说:哪有国王愿意把国家分给别人的,这肯定是受了权臣胁迫,不是西夏国主本意。西夏称臣已久,朕为四海之主,如果放纵了逆臣贼子,以后还怎么治国安邦。倘若他不知悔改,则应当出兵诛杀,不能答应他。
金·国皇帝把贡品退了回去,又赐诏书曰:你家先祖传下来的基业应当好好固守。奏请的事太不合常理,以后会再派使臣询问你的。所有贡品,已令发还。
金世宗不愧是一代明君,堪称仁君风范,对任得敬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本可以什么都不做,等着西夏内乱坐收渔翁之利。
任得敬求封不成,心里就有点怕了,他和弟弟任得仁、任得聪等将领准备起事篡位。
西夏国主仁孝得知金国的态度,顿时多了几分底气,秘密谋划,借机铲除了任得敬及其宗族党羽,最终还是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一个背主求荣的叛臣,凭借自身能力终成一国宰相,太有传奇色彩了。不得不说,从任得敬平叛时的做法来看,他在军、政两方面的确是个人才,如果能秉心持正、忠心任事,定是一代名臣。只是他打从根里就心术不正,这种结局也许是早已注定了。要说他的作为是为祸乱西夏替宋报仇,这就太扯淡了。
生死无常,兴亡莫测,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