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印度之行》——怀旧的天然品

《印度之行》——怀旧的天然品

作者: 很大的菠萝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23:58 被阅读0次

    前一段时间……也许是半年前,我买了一本“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版《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作者是E.M.Forster(E·M·福斯特),我以为是本游记纪实,没想到却是一部小说!

    福斯特是上世纪的英国作家,几年以前我通过一本《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知道了这位作家,但很可惜的是,除了将这本书的书名误记为《看不见风景的房间》以外,我对内容已经一无所知。

    他在国内似乎一直很冷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估计他的作品缺少了一些吸引国内读者的特质,我并不清楚其写作风格。他的这本书虫缩略版《印度之行》我就没能坚持下去,潜意识中觉得乏味,不过扭曲的我又觉得没看完不自在,最终想到一个法子:看电影。

    电影拍摄于1984年,故事则发生于1928年英属印度殖民地,社会矛盾尖锐,英国人和印度人之间隔离少有往来,年轻且充满活力的英国女子Adela跟随老太太Mrs Moore来到印度Chandrapore市看望其未婚夫Ronny,他是C市的地方治安官。

    Adela想要同印度人交流,了解真正的印度。一位年轻的印度医生Aziz热情邀请她们两人前往Marabar山洞游览,却出现了惊奇的意外,由此引发了英国和印度之间积怨已久的矛盾,而引起问题的主要责任人Adela又会如何面对?

    大致说来就是这么一个故事,电影非常好看,浓重的怀旧气息,很对我胃口。

    里面的景色可以说是纯天然的,没什么人工雕琢的痕迹,毕竟故事发生的时候还是以蒸汽火车、马拉车及自行车为主的年代,或者,至少说在印度如此。

    电影时长达到2小时46分钟,现在少有这么长的了,根据我看的一部分书的内容而言,它很忠实于原著,其中的部分对话未加改动直接从作品中拿来用。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我应该了解了福斯特写作的精到之处:心理刻画,这一点在电影中是没有完全演绎出来的,仅凭此一点就值得去看看完整版的原著才行。

    Ronny这位年轻的地方治安官并非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在电影中很英俊,其实他没做错什么事,只是依着“所见即所得”行事而已,我挺同情他。

    Aziz医生遭受无妄之灾,身陷牢狱,尽管因Adela在法庭上清醒后撤诉无罪释放,却因此性情大变,心结难解。

    Mrs Moore自始至终是位和善的老太太,因为不满儿子Ronny的不公正判决独自回国,途中魂归大海。

    Adela是惹出麻烦的责任人,如果不是她在山洞精神错乱根本不会有这番事,她似乎有幽闭恐惧症。可她的勇气又是如此出众,哪怕失去一切,也毅然在法庭上清醒过来后承认是自己的过失,与Aziz医生无关,最后她与Ronny解除婚约,独自回到英国。

    《印度之行》中有一种神秘力量运行,Destiny(命运)?Karma(因果缘法)?主要人物被卷入其中,劳其肤,受其苦,虽然最后消除了怨恨,悲痛却残留下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印度之行》——怀旧的天然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pj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