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我们都有很多遇见。
而这所有的遇见中,人与人的遇见,最是奇妙。因为我们是有身体、有头脑、有心灵,还有语言的存在。也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体系里,人与人的遇见,与我们的生存、感受息息相关。
身体会遇见身体、头脑会遇见头脑、心灵会遇见心灵、语言会遇见语言……
一方发出的讯息,另一方接收到,并乐于反馈,这遇见就成为一种连接。一方发出的讯息,另一方不想接收或不想回应,这遇见就形成一种打扰。
发出讯息的一方,在发出时,无法判断结果,只能不断的确定发出的初心。也不能预设结果,那会影响继续发出的纯粹。要做和能做的是,对讯息发出后的回响做出反应。如果它是一个连接,那么就去感恩,感恩那个回应和回流。如果它是一个打扰,那么接受它,看着它,不评判,不急着行动,只要看着就好。
接收讯息的一方,在接收时,就能感觉到自己的状态,是被触动的敞开或流动,还是被打扰引起抵抗,被触动就真诚的感谢这个连接,被打扰就真实反应这个感觉,看着它,只要看着就好。
每一天我们都是发出讯息和接收讯息的双方,连接还是打扰,觉察它,在一瞬间,心就会给出答案。这讯息可能是语言、可能是动作、可能是表情、更玄妙的也可能是电波……
人与人是那么不同,每一个独特的自我,在发出讯息时,也许内里包裹了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控制、求认同等等潜意识的信念,这样的讯息到了另一个独特的人那里,按照这个自我的模式去解读,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态。
举一个例子,A发出一个关心,接收讯息的B长期生活在控制之中,正处于摆脱控制争取自由时期的B,把关心解读为控制,而出现对抗;同样类型的关心,接收讯息的C是家中老二,成长于一个被忽视的家庭,就有可能理解为被看见,而形成连接。同样的发出讯息的A虽然发出的都是关心,但因为与B和C的关系不同,讯息的背后是不是也确实有自己不同的信念需求呢?这样分析起来,无穷无尽,没有标准答案。
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关系,有时候不断分析是必要的,分析之后回到静心,放空自己,只是去看,也许更容易达到了解。因为,我们都是流动和变化着的,连接也许会变成打扰,而打扰也许会变成连接。不急着去定义,不别急着去要一个结果。
而那个不变的,是遇见,遇见不被定义,它有无限的可能。遇见,需要去练习那个敏感度,感官的敏感和心的敏感。
遇见一阵风、一阵雨、遇见一个大晴天。
遇见一棵树、一朵花、遇见一个大自然。
遇见一幅画、一首诗、遇见一个奇妙人。
眼睛会遇见景色
耳朵会遇见旋律
心会遇见爱
(小学语文中毒颇深,排比句随口就来)
遇见了喜悦就去分享,那个分享会很美。
遇见了困扰就去看到它,存在会照料。
遇见,就像一副多米诺骨牌,它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可能,也像一扇又一扇的门,让我们看到存在的丰富多彩。
遇见,是一个恩典,因了这些遇见,我们在不断的遇见自己,遇见生命的奥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