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春节的习俗,全国各地可能有很大差异;但是大年初一不干活,是个吃喝玩的日子,应该是很多地方的传统。
在我们这里,大年初一尤其是不能扫地的,即便屋里花生皮、瓜子皮、糖纸等铺满一地也不行。大年初一的垃圾代表着一家的财贝,若实在看不过去,也只能把垃圾扫一扫堆在一起,决不能倒出去。
对于这些不着边的传统,我都是嗤之以鼻,但是依旧会尽量遵守,不要背离长辈的观念。
其实,大年初一的讲究还有挺多的,比如生米不下锅,只吃年前准备好的熟食;锅里得有东西压锅,就是不能空着,最好是鱼(一般都是面蒸的),代表年年有余。
至于不下生米这一点,我更是提出质疑。大年夜包的饺子不也是生的吗,大年初一还不是照样去煮,为什么生米就不行?生米不下锅,生菜为什么可以?
再有,说是大年初一不干活,为什么还要去做饭、烧水。
难道,不干活的只是男人和孩子吗?这一点老一辈的家庭主妇们可免不了。我看得太多太多,男人们都在桌子边喝酒品茶,女人们就得围在炉子边炒菜烧水。哪家男人们一天不起席,哪家的女人们一天不离炉灶。
不管哪一天,洗漱总是不能禁止的吧,可是为什么不能洗头发呢,不是大同小异的形式吗?我到底没有搞明白,都说是老规矩。
大年初一晚上要早早地关门睡觉,不要影响猫嫁女,是我们当地的传统习俗之一。
我们后来在故事里听到的都是“老鼠嫁女儿”,只有我们家乡这里说的是“猫嫁女”。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是母亲弄错了。后来在百度搜索到下面这段话:
清康熙年间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诗集》中,有一首题作《人日》的七言绝句写道: 灵辰剪彩古来兴, 闺阁讹言笑益增。 此日相传猫嫁女, 儿啼呜拍不张灯。这首诗给我们提供了清初山东淄川一带“人日”节俗的具体信息,填补了县志的空白。其中,“猫嫁女”“不张灯’的事象,更具有山东地方特色,与他省的“鼠娶妇”之类一样,充满了浓重的传统俗信心态和乡土情趣。
这段话中的“人日”是指正月初七,但我们这里的传统是初一。我也觉得初一是有一定道理的。
大年夜晚上一般都睡得晚,初一早上又得早起去拜年。记得我们还是小孩子时,从大年三十开始,到初一整个白天又兴奋了一天,初一晚上还是不尽兴,但是吃完晚饭,父母就不允许我们外出玩耍了,看电视也不行,那时候“猫嫁女”就是最好的说辞。往往听完故事后,我们也就打着哈欠乖乖听话睡觉去了。
后来,虽然我们都知道那只不过是骗小孩子的把戏,但父母还是会这样说,只是少了开始那一本正经的腔调,我们央求几句之后,也不再坚持。
长大以后,回想一下,还是大人理智,应该就是用这种故事的方法让大人孩子补补觉,好使过节的兴奋劲儿有节有度。
大年初一的禁忌实在太多太多,时代在发展,虽然已经破除了一些,但依旧保留了不少。很长时间没有长辈在身边唠叨,我也好像忘记了不少,这两年与文字亲密接触之后,看见不少朋友们讨论、记录,突然一下子想起来些,那就零零散散地记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