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0日,周口市太康县马头镇草寺小学教师杨在民特别开心,在属于教师的这个美好节日里,他收到了在外地工作的学生王华伟发来的短信,信中这样写道:尊敬的杨老师:您好! 虽然我们相隔遥远,但我深深地记得您的谆谆教诲,您的教诲伴我成长,助我前行。是您的教诲使我坚强;是您的教导,使我由一个不爱学习,变成把学习当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的人,认识到只有发奋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的人。我清楚地记得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由于贪玩,丢掉了书包,妈妈一气之下不让我上学了。是您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到我家中了解情况,给我妈讲学习的好处等等……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要认真读书,不再迷茫。如今我事业有成,同时有了自己美满幸福的家庭。杨老师,感谢您的话有千言万语,现在只化作一句话:老师,您辛苦了! 在节日来临之际,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愿我的祝福带走您所有劳累,享受生活每一天。这只是杨老师收到的祝福当中的一个缩影。作为老师,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他感到无比幸福。 在“甘守清贫,愿为人梯,凭心做事,立德树人”的家训影响下,杨在民一家三代从事教师职业。子承父志,立足三尺讲台,小小教鞭在他们手里一代代传递,他们是学生眼中的“最美教师”,是同事、朋友心 在“甘守清贫,愿为人梯,凭心做事,立德树人”的家训影响下,杨在民一家三代从事教师职业。子承父志,立足三尺讲台,小小教鞭在他们手里一代代传递,他们是学生眼中的“最美教师”,是同事、朋友心谋中的“最美教育世家”。何为“成功的人生”?对于年近花甲,从教41年坚守在农村教学第一线的杨在民来说,无怨无悔、桃李满天下,就是他的光荣和骄傲。杨在民出生于周口市太康县马头镇草寺行政村王崇古自然村。父亲杨先进生于1937年3月 6日。 1959 年8月,商丘师范毕业后先后到鹿邑县平成小学、大陈庄小学任教。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其父亲总是骑自行车行程60多公里去上班。为了不影响教学,杨先进常常三四个星期才回家一趟,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教育教学上。后来在组织的关怀下,杨先进老师回到了老家太康县,先后在马头镇柳岗、王寨、草寺、马头五七中学、马头一中等几处初中教学。从教40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农村教育贡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年华。他爱岗敬业、乐教奉献、爱生如子,把有限的生命全部投入到了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多次被评为太康县模范教师, 1989年 还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深受当地干群的一致好评。谈起自己的父亲当,杨在民老师动情地说:“我小的时候,感觉父亲蛮辛苦,同时也蛮伟大。他在周围四里八乡颇有影响力,个个竖大拇指。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谈起自己的父亲当,杨在民老师动情地说:“我小的时候,感觉父亲蛮辛苦,同时也蛮伟大。他在周围四里八乡颇有影响力,个个竖大拇指。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正因如此,才在我幼小的心灵为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埋下了渴望的种子。我对待曾经教过我的老师,非常尊敬、钦佩,他们的举手投足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对教师的职业充满了憧憬”在父亲的人格魅力影响下,1978年1月,高中毕业的杨在民看到村小缺少教师,放弃了复习重考大学的机会,回到家乡草寺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月薪仅有18.25元,从此,开始了他光荣的教师生涯,这在父亲的人格魅力影响下,1978年1月,高中毕业的杨在民看到村小缺少教师,放弃了复习重考大学的机会,回到家乡草寺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月薪仅有18.25元,从此,开始了他光荣的教师生涯,这一干就是41年。身为一线的教师,杨在民老师深感教书育人任务的艰巨。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个人理论素质和思想修养,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精心备课、把握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做到“一课一得”。上课、批改作业,耐心的辅导。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确定相应教法,做到心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无误,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意能力的培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杨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了用真情感动人、用行为影响人、用知识武装人、用品德塑造人。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为了更快的提高学生的成绩,经常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为学生免费补课、辅导,学生也不负众望,更加用心,学习风气一直非常好,成绩提高较快。使他甚感欣慰的是1992年,他担任马头五七中学一(1)班班主任的那段时光。那时候学校宿舍不足,他经常晚上10点钟下过晚自习骑自行车回家休息,早晨5点钟天不亮又到学校辅导早自习,真可谓闻鸡起床去,披星戴月归。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辛勤培育下,那一年,他所教的那个班的学生成绩在镇教学质量评估中取得了语、数、英三科第一名及班级总评第一名的好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后来从那个班走出去的学生有16人考上了本科院校,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发挥着光与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年华。王以信、刘美真等几十名学生为了表达他们对杨老师的感恩之心,2016年以来,每次同学聚会时总是邀请杨在民的老师到饭店叙旧,并请他坐上座。看到自己所教的学生这样出息、懂事,杨老师心里美滋滋的。杨在民老师在生活、学习上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将教书育人视作自己生命的全部,他和他父亲一样深受学生爱戴。时针倒拨到十几年前。他教过的一名学生孔感恩(化名),其父亲患有乙肝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中姊妹又多,经济全靠母亲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姐姐又在大学就读,经济十分困难。为了减轻家庭时针倒拨到十几年前。他教过的一名学生孔感恩(化名),其父亲患有乙肝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中姊妹又多,经济全靠母亲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姐姐又在大学就读,经济十分困难。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孔感恩曾一度想辍学打工补贴家用。杨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到孔感恩家中家访,当他看到孔感恩家中一贫如洗,家中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时,对这个家庭充满了同情。杨老师语重心长的对孔感恩说:“人穷志不能短,只有知识才能改变的命运,希望你能克服困难,重返校园,有什么困难尽管给我说,我一定会尽全力帮助你的。”在杨老师的真情感召下,孔感恩又一次回到了学校。杨老师不但为他垫付了270元学费,还经常给他买些作业本和日常生活用品,在学习上给与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杨老师的关怀给孔感恩增添了学习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学习格外刻苦努力,后来他以630的高分考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孔感恩多次利用回家乡看望亲人的机会去看望杨老师,他逢人就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多亏了杨老师当年的教诲与帮助,杨老师真的是我的大恩人呀!”同样是十几年前腊月里的的一个夜晚,北风呼啸,寒风刺骨,早已进入香甜的梦乡的杨老师,隐隐约约听到有人敲门的声音,他披衣开门一看,看到是自己的学生王华伟哆哆嗦嗦的站在他的办公室门前。原来同样是十几年前腊月里的的一个夜晚,北风呼啸,寒风刺骨,早已进入香甜的梦乡的杨老师,隐隐约约听到有人敲门的声音,他披衣开门一看,看到是自己的学生王华伟哆哆嗦嗦的站在他的办公室门前。原来是王华伟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一块到草学校附近的村子里看电影,散场后小伙伴们没命的往家里跑,年龄较小的王华伟被落在了后面。胆小的他孤独无助,不敢回家,只好到学校向杨老师求助。杨老师得知此情,二话没说,把自己的军大衣披在王华伟身上,骑上那辆破自行车,冒着凛冽的寒风,把王华为送到2公里外的家中,王华伟及其家人很受感动。后来王华伟在校期间,杨老师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他的学习,还不时为他买些学习用品,回家晚了留他在家吃饭。如今的王华伟在郑州做医疗器械生意,事业有成,但杨老师当年对自己的帮助让他历历在目。2016年8月6日,王华伟回家乡专门去看望了杨老师,并为他送去了茶叶、人参等生活用品。从1978年起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到现在已经41个年头了。这期间,杨老师从一名初出茅庐、略带稚气的民办教师,成长为一名潜心研究教学,并从事班主任工作38年、有着自己丰厚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先进理念的成熟教师、学校的中坚力量。经历了诸多的风风雨雨,自己的教学日益炉火纯青,班主任工作游刃有余。先后多次被评为太康县优秀教师、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所教班级学生多次在镇教学质量评估中获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如今,现实版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正在杨在民一家三代身边上演,儿子杨宝华湖北麻城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在太康世纪新星小学从教。他们都是豫东大地弥足珍贵的社会财富,他们用热情和生命诠释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真谛。呕心沥血,育出桃李满天下;默默奉献,为民族振兴塑新人。采访快结束时,杨在民老师深情的对笔者说:“教师这个行业,肩负的是传承与发展的重任,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看着我的学生都特别有出息,呕心沥血,育出桃李满天下;默默奉献,为民族振兴塑新人。采访快结束时,杨在民老师深情的对笔者说:“教师这个行业,肩负的是传承与发展的重任,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看着我的学生都特别有出息,我觉得这辈子当个普通老师很值得。”杨在民老师朴实的话语,透露着当教师满满的自豪,而这源自于做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师,教育的承载者。杨在民老师一家三代人的不懈追求和高尚师德,给“教师”作了生动的注解。事实上,在豫东大地大地,像杨在民这样的“教育世家”还有很多,他们把教师的光芒洒向了更多的社会角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