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理解“同频力”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为什么要具备这个能力?现阶段我对同频力是这样理解的:它是我们和家长建立良好联系的最重要的一个手段,也是指导师以家长为中心的一个具体体现,指导师如实的看到家长与孩子的问题,深深的理解和接受家长现阶段的行为、困扰和痛苦,并能够换位到家长的角度和角色中,让家长觉得指导师是懂他,理解他的,这也是我们对家长提供帮助的前提条件。如果家长认为,指导师并不懂他也不理解他,只是在高高在上的教育他批评他,那他对指导师的信任度,认可度和接受度也会大大降低,那我们之后给出的具体意见,家长也可能会排斥,指导师的助人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我觉得同频家长,也就是共情家长,想家长之所想,感家长之所感,急家长之所急。它惯穿于我们指导的整个过程。2、我具体是怎么提升自己的同频力的?基于我现在对同频力的理解,回顾拆分案例的训练环节,我觉得自己在核实家长的自动思维和相对应的情绪这个阶段,做的挺有目的性的,也相对比较细,所以也挖出了家长的一些没有被自己觉察到的瞬间想法和细微的感受,当我把这些相对应的想法和其实感受,如“担忧、委屈、无助、自责”等感受让家长去体会的时候 ,家长给我的反馈是准确的,被理解被看到时,我觉得这就已经训练了自己的同频力了,与此同时,我也在与家长的互动中,对他困扰的问题有总结归纳和提炼并向家长确认,还表达了自己对她当下焦虑的理解,我觉得这也是在训练自己的同频力。另外,我认为,虽然我们做的是1V1的演练,但是,我们不能完全跳出我们是共同在一个小组学习的学员的角色,不能抛开这些现实的角色完完全全的去“演”,我有意识的从学员和妈妈的角色,给了她我真实的、真诚的想法、建议和鼓励,我觉得这些都是在训练和提升我的同频力。与此同时,我觉得同频力的训练,它不仅仅是在我们的案例训练内容里,在小组中与其它学员和老师的真实沟通与互动,也是训练同频力点,比如在和他人沟通里增加的表情符号和语气词,这些也都会提升自己的同频力。3、接下来我计划怎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同频力?我是这么认为的,能够真正的读懂家长,看到家长真实的想法、做法及感受,是提升自己同频力的重要方向,有时候家长他的想法和感受,他是自己能够觉察和看到的,但也有很多时候,那瞬间的想法和感受,很容易就会溜走,让家长产生一系列莫名其妙的行为,如果想提升自己的同频力,就要抽丝剥茧,明察秋毫,捋顺家长这些真实的想法,做法和感受,才能准确的同频到家长,所以未来,我要有意识的细化和精准家长的——想法、做法和情绪,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同频力。
1、我是怎么理解思辨力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为什么要具备思辨力?我认为思辨力是一种思考方式也是一种思考的能力,是指导师找到家长真实问题的能力。拥有思辨力的基础是指导师要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指导师要有一个大局观,能从更多的视角去看到家长的认知偏差、认知局限,并能引导家长也从不同视角看到客观事实,看到自己的认知偏差和认知局限,知道原来孩子的问题是“事出有因”,而且因素很多,并不单单是自己想的那样。指导师要具备思辨力,才能引导家长去思辨,看到自己想法中的问题。如果指导的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式很片面,很混乱,很极端,那谈何引导,谈何帮助,谈何解决问题。2、我具体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思辨力的?分析问题环节,是提升思辨力的一个机会。我在这个环节中是从家长的言行入手的,分析猜测他说法和做法背后隐藏着的想法,看她思考的逻辑是否清晰,因果关系是否合理,有没有以偏概全,有没有非黑即白,再在经过核实的想法中,找到他的不合理信念。此外,还包括一个点,就是家长的做法、结果和他的目标之间往往背道而驰,这一点也需要指导师引导家长看到。3、接下来我计划怎么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思辨力?我认为换位思考、换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思考,是提升指导师思辨能力的一个途径。当然这个思考还有一个前提和背景,就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熟悉。另外,我认为作为指导师,我也有必要进一步的学习一下有关批判性思考的一些方法。
1、我是怎么理解分析力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为什么要具备分析力?我认为分析力是指导师分析家长问题中根本原因的能力,它建立在思辨力的基础上,同时也需要有夯实的理论知识做背景。分析问题,就是要解决掉家长困惑中的“为什么”,而当我们知道了 为什么,也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所以这也是接下来给家长做出指导和解决问题的前提。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指导师能够条理清析的把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分析的既明白又专业,也能提升家长对指导师的信任感。分析的切入点,一是从家长围度入手,分析家长的认知局限和有此困扰背后的根本原因,一是从孩子表现入手,看到孩子表现和行为背后的根因,还有就是其它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2、我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分析力的?具备分析力除了要具有多维度的视角来寻找归因,还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做绝对的支撑。在我的训练模块里,我就是提醒自己,要多角度看待问题,特别是在家长的提问中,孩子的表现里,导致结果的原因,不光是要从孩子的角度去剖析,还要从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家庭环境,学校及社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有可能引发问题的原因。另外,也回头复习了一部分的理论知识,梳理了一下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案例中有可能涉及到的理论知识重新理解和确定了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提升是接受到了老师的引导,脑子里才有了一个多角度去分析的概念。3、接下来我计划怎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分析力我认为一个是多练习,多积累,一个是重视理论部分的学习,把反复的学习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指导师的生涯。还有一个点,我觉得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分析力,就是多和老师还有其他指导师沟通和碰撞,用一个敞开的心态,去看到别人的分析,别人的判断,这也会对自己的分析提升有帮助。
1、我是怎么理解互动力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为什么要具备互动力?从字面上对互动力的理解是指导师和家长的互动,那这个互动肯定也是贯穿于指导的整个过程,家长提问,我们回应,我们解释,家长理解,是一问一答的状态,是引导的状态,是指导师给出指导方向和解决方案的过程,也是接受家长反馈和做进一步指导的过程。我认为一个拥有较高互动力的指导师,应该从接收问题环节,就已经开始了,指导师有没有读懂家长提问,有没有分析清楚根因,有没有紧贴着家长的有偏差的想法入手引导换位思考,有没有给到家长切实可行并实用的指导,这些都需要指导师有一个积极的互动和核实的能力。2、我是如何提升自己的互动力的?在案例的训练内容中,我是通过与家长的1V1沟通,与家长互动的。在核实问题的环节,我有意识的使用了封闭式和敞开式的提问方式,来获得自己需要了解的内容,并给出方法,另外,还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对家长的尊重,热情,积极关注还有真诚,我认为这些都是影响互动力的因素。在案例训练内容之外,我是有意识的回应群里老师的提问,给出老师回应以及我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这也是在提升自己的互动力。3、接下来我计划怎么进一步提升我的互动力?我想一方面应该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武装我的技能,一定要多看理论课程,多把理论知识和案例相结合,从理论知识方面给家长提供专业科学的指导,建立家长对我的信任感,一方面应该强化自己以家长为中心的理念,修炼自己,由内而外的,用真诚的,尊重的,真实的状态和家长建立关系,为家长提供帮助。
我是怎么理解影响力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为什么要具备 影响力? 我理解中的影响力有很多方式,可以用事实逻辑说服别人,达到改变别人想法的目的,这是影响力。也可以用榜样的方式,达到影响别人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良好的关系,来 影响别人的想法和决定,这些都是有影响力的表现。 刚才脑子里忽然冒出了:影响力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脑袋的能力。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影响力,父母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老师对学生也有,领导对员工,也都存在着影响力。影响力和我们的角色,专业能力,人格魅力,包括沟通方式都有关系。那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们是助人的角色,理所当然,我们也需要用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专业度,我们的热情,我们的人格魅力,包括我们的指导技术,去动摇和改变家长旧有的认知和思考,升级家长们的认知,拓宽他们的思考维度,以达到改变家长,解决他们现有问题,并能在示来的日子里,积极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是如何提升自己影响力的?我觉得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自己的影响力,影响力就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对别人带来着影响,我在案例的演练中,是通过自己与家长1V1实战中,与家长互动沟通,共情,建立良好的演练关系,来提升自己对家长的影响力的。我总共做了两次核实,第一次是以核实为主,第二次是分析答疑为主,在通过细化了的模型和表格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梳理了家长的问题,确定了家长问题的主要根因,这个过程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并流露出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也看到了孩子不完成作业的其它因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不信任以及高期待,并在随后的如何做的步骤自己得出了自己的具体做法,我觉得,这个过程是家长思想有松动的过程,同时也是我提升自己影响力的过程。另外,在训练内容之外,在群内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分享我的思考内容,表达我的观点,以及我运动和阅读的生活状态,包括第一次鼓足勇气参加学员分享,这些都是在锻炼和提升我影响力的过程。3、接下来我计划如何 进一步提升我的影响力?(1)强化理论部分的学习,让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具科学性和专业性。(2)保持终身阅读终身成长,持续输入持续认知升级。(3)助人过程秉持以家长为中心理念,尊重,热情,真诚,积极关注。(4)继续输出,或用语言或用文字,传递自己的思想及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