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一个让人亦喜亦忧的字。
男女之中,皆有好酒之人。只是对于这个爱好,社会上似乎贬多于褒。不过,在真正酒客的心里,又岂会在意外人之褒贬,也许只会来一句“汝不知此中真味,何以说吾?”
作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之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酒文化,它是享誉海内外的。当然,伴随着的也有一路走高的白酒价格。
小时候,家里几乎没什么酒喝,隐约的记忆中是对它有点向往的。其实味道挺不佳,只是不知道为何。
初中时,通过5毛钱一周的借书费,几乎把校门口附近小书店的一排武侠书看了个大概。由此认识了古龙金庸,了解了武侠江湖,知道了一些神奇的武功秘籍和招式名称。也知道了,酒,是一个大侠闯荡江湖必备之伴侣。可能是于此以后,对酒更多一丝向往了。
长大后,网上听说写武侠小说的古龙先生也一生爱酒,去世后还有友人在其棺材放了49瓶XO。心想,李白斗酒诗百篇,看来古龙写武侠,也得用酒来赋之灵感啊。
高中时,终于有机会与人喝白酒了。当时班里有个女同学姓高,家里酿酒,这可把班上几个好酒人士乐开了怀。因为追求刺激,都想喝高度的三花酒,就叫她偶尔用矿泉水瓶带一瓶来,宿舍就着花生米喝。因为一直叫她“高三”,以致后来大家把人家女同学的真名都忘了。自然,这样的免费好酒,也把我的酒量从一口慢慢培养到了一杯。
高三毕业宴,和老师、炒菜师傅等一起在班上教室开怀畅饮。喝的,自然也是“高三”。吃完饭,师生们意犹未尽,有老师提出要划拳(本地话叫猜码),我们这些刚会一点的“半桶水”,自是热烈附和。兴致一来,不知喝多少量了。反正班上最能喝的学生会主席阿荣醉了,我也醉了。
上大学后,也许喜欢酒的人总会缘分不断的,我和老五、老六都爱酒。记得某些无聊的周末,我们仨就会去逛附近的小超市,很认真的把货架的酒认真审视一遍,然后就把20元以内的酒轮流买个遍,配2包花生,或在街边的长凳边聊边喝,或带回宿舍一起细品。喝到不好的牌子就吐槽几句,喝到好喝的就连连称赞。至今还记得当年10元左右一瓶的尖庄和沱牌最受欢迎,还有一种忘记了牌子的十几块钱的葡萄酒。印象中大学里醉了两三次。
工作后,初出江湖的我们,自然少不了酒的安慰。从省城的校园来到一个中小城市的小镇,略带人生的迷茫。偶尔的周末晚上,我会和另一个男同学,经常走出厂区下到镇上,三块钱的炒粉加五块钱的炒螺,再加一瓶啤酒,就构成我们两个人的固定菜单。其实酒是不够喝的,只是当时的收入不足以让我们喝到开怀,大家都默契的点到为止。年轻的梦想与现实的彷徨就这样被我们用廉价的酒精洗涤一番,然后继续着前进的路。
换了城市工作后,有段时间我还跑上了销售业务,酒是越喝越多了。喝酒的价格,也从几十块到几百块一瓶。跟厂家领导、商业公司同行、诊所医生或药店老板,有需要时都得喝,还得陪到客人尽兴。经常为了照顾各类客人,我们还得同一时段白酒、啤酒、红酒三合一吞下肚子的。曾经因经济拮据经常不得开怀畅饮的我,终于有体会到喝酒喝到怕的时候。
多次醉酒后,我慢慢总结出了规律。第一,自己不太能感应到醉点,往往以为自己还能喝两杯的时候,喝完一口下肚就慢慢头晕了。第二,自己脸色不会红,弄得别人也以为自己还能喝一直劝,不好拒。第三,自己身体代谢应该比别人慢几拍,喝啤酒别人去了几次小号自己才去一次。所以,很多次是酒桌上没事,还能礼貌的道别,回到家里人就倒下了,别人还不知道自己喝醉了。第四,自己只要一醉,就不只是当晚的事,第二天一天都会头晕、呕吐,站不起来,干不了事。最厉害的一两次,在床上躺了两三天。
有一次,霜降节约了一个镇的医生吃鱼生,坐了差不多两桌人。我就带了3个人作陪。结果一件白酒不够喝,又去加酒。结果,我和另一个醉得不省人事,被同事送到酒店没回家。
后来我怎么回忆都记不起当时场景,到底是怎么开始醉的、自己结没结到帐、怎么就从酒桌躺到酒店里了。同事告诉我,我在那里一直喝,最后出来还和医生扯了很多话,被他打断拉上车,结果在车上副驾位大吐一轮,车头一片狼藉,弄得后来开车去洗都被洗车的小哥嘀咕了半天。那一次,我切身领教了喝酒喝断片是怎么回事。对酒,开始心存敬畏了。
后来,看着曾经嗜酒如命的大舅早早离开人世,最后一两年是被高血压中风折磨了好几次的,留下两个诚惶诚恐的表妹在艰难生活。另外,和自己一起做了数年公益活动的M老爷,因中风住院,最后常年卧床,小厂也倒闭关门一家人生活困顿,心里一阵唏嘘。他还只是一般的爱酒,只是相聚的时候开心就喝多点,在家都不汹酒的情况下。
我自己,某段时间头脑昏沉沉的,脖子僵硬,妻子某天惊慌一喊,“你嘴巴怎么看起来斜了?”对着镜子看看,确实是有点歪。这是不是中风之前的某些征兆?
赶紧的吃了两个月通血管的中药,也找了一个针灸朋友帮面部修理一下,暂时避开了担心的情况。之后开始恢复运动,缩减肚腩,控制饭量,对红烧肉也开始远离了。
还有个关键的事情要处理,就是对酒,得断舍离了,作为一个中年家长,还没达到可以随便开怀畅饮的条件。再后来,我退出了不甚合适的业务生涯,回公司上行政班,慢慢地远离喝酒了。
不过,逛商店时,还是会审视一番酒柜各种酒的价格,过一下酒瘾。好友光临,也会问一声:“喝什么酒?”逛街进店看见好酒也会喜欢,不贵的好酒还想着收藏。据说,有些朋友收藏着十多年前的名酒,现在发财了。
曾期待着淘到几件价格合适的好酒,珍藏个十来年,待他日女儿出阁,再开怀畅饮。可惜终年处于还旧债之中,藏酒,应属奢望。
酒,从少年到中年,感觉逛了一个圈。似乎已了解其中真味,却又好像从未入门。曾好之,喜之;亦畏之,惧之。其实历史上,大家对它,从来就褒贬不一吧。
酒不醉人人自醉。有人说,酒壮英雄胆;有人说,只有酒才懂一个寂寞人的心。而渐渐地,人们把酒色财气放为一起说事,据记载,大相国寺中曾留有数人写下的酒色财气诗:
佛印题诗: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
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苏东坡: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
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宋神宗: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
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王安石: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
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看来,不论高僧、诗人、皇帝、大臣,对酒之看法,也是各有千秋。
网上有一篇据说是作家莫言写的《酒色赋》,众人毁誉参半,却也流传甚广:
“如果世上没有美酒,
男人还有什么活头?
如果男人不恋美色,
女人还有什么盼头?
……
如果酒色都不心动,
生命岂不走到尽头?”
还有很有关于酒的名人诗句,就不列举了。四十多岁的人生,自己对酒之理解,暂录至此吧。至于后续还有无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