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毛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略防御

《毛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略防御

作者: 柒元_ | 来源:发表于2022-04-21 23:03 被阅读0次

    第一节 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

    红军的敌人是全国的统治者,我们只有一小点不对,因此我们一开始就是和敌人的围剿战斗,我们发展的命运全看我们能不能打破围剿。

    首要且严重的问题是,如何保存力量,待机破敌。所以战略防御问题成为红军作战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问题。

    在十年的战争中,对于战略防御问题,常常发生两种倾向,一种是轻视敌人,一种是被敌人吓到。

    革命游击队初起,领导者对于敌我形势往往看得不正确。由于一时的环境顺利,或者虽有严重的环境却看不到,往往轻视敌人。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弱点(没有经验,力量弱小)也不了解。敌强我弱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可是只讲进攻,不讲防御,把行动引到错误的方向。许多游击队因此失败了。

    在第五次反围剿时,领导者畏敌如虎,不敢举行本来有利的向敌人后方打去的进攻,也不敢大胆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结果丧失了整个根据地,使红军做了一万两千多公里的长征。

    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又叫决战防御。消极防御,又叫专守防御,又叫单纯防御。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只有积极的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

    在后起且发展的很快的帝国主义国家,即德日两国的军事家中,积极地鼓吹经的利益,反对战略防御。他们指出防御的重要弱点是不能振奋人心,这种事因为他们战争的利益仅属于统治阶层和当权派。而我们在保卫革命根据地和保卫中国的口号下,我们能够团结最大多数人民万众一心地作战,因为我们是被压迫者和倍侵略者。

    马克思说武装起义之后一刻也不应该停止进攻。这是说乘敌不备突然起义的群众,不应该让反动统治者有保守政权或恢复政权的机会。而不是说敌我双方已经在军事对抗中,而且敌人是优势,革命党人也不应该采取防御手段。

    军事上来说,我们的战争是防御和进攻交替的应用,基本原则是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从国内战争说,当红军力量超过了敌人是,那么就不用战略防御了,那时的方针只是战略的进攻。这种改变依托于敌我力量的总的变动。

    第二节 反围剿的准备

    对于敌人有计划的一次围剿,如果我们没有必要和充分的准备,必然陷入被动地位,没有胜利的把握。

    何时开始准备

    何时进入反围剿的准备阶段?容易发生争论。因为当自己处在胜利的进攻中,敌人处于防御地位时,敌人的围剿准备是秘密进行的,我们难以知道他们将在合适开始进攻。我们准备工作开始早了,会减少进攻的利益。而且由于需要军事上的准备退却和政治上的动员,又是准备过早会变为等待敌人。等待好久敌人不来又得开始新的进攻,如果进攻途中敌人来了,就会陷入困境。所以开始准备时机的选择,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断定这种时机,要从敌我双方情况和二者关系着眼。为了解敌人情况,从敌人方面的政治、军事、财政、社会舆论等方面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时,应基于当时情况实事求是。一般来说,与其过迟,不如过早开始准备,因为后者损失更小,其利益则是有备无患,根本上立于不败之地。

    准备中的任务

    准备阶段中的主要问题,是红军准备退却,政治动员,征集新兵,财政和粮食的准备,政治异己分子的处置等。

    所谓红军准备退却就是说不行动过远,过于疲劳,这时的主要注意力要放在创造战场,征集资材,扩大自己和训练自己的计划上。

    政治动员是反围剿都在中第一个重要问题,这即是明确、坚决而充分地告诉红军人员和根据地的人民,关于敌人进攻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危害人民的严重性。同时关于敌人的弱点,红军的优良条件,我们一定要胜利的志愿,我们工作的方向等。号召红军和人民全体为反围剿保卫根据地而斗争。除军事秘密外,政治动员必须是公开的,而且力求普及宇每一个可能拥护革命利益的人员,重要的环节是说服干部。

    征新兵时,一方面顾到人民的政治觉悟和人口情况,另一方面顾到当时红军的情况和整个反围剿中红军消耗的可能限度。

    财政和粮食问题,要顾及围剿时间的可能延长,应当计算,主要是红军,再则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在整个反围剿斗争中物资需要的最低限度、

    对待政治异己分子,不可不警戒,但也不过于恐惧他们叛变。对地主、商人、富农之间应该是有分别的,主要是政治上说明,争取他们中立,并组织民众监督。对于极少数危险分子可以采取逮捕等严峻措施。

    反围剿的胜利程度,时和准备阶段中任务完成的程度密切联系着的,我们需要热烈而且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

    第三节 战略退却

    什么是战略退却

    战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因为顾到不能迅速地击破其进攻,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

    准备反攻,须选择和造成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若干条件,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然后进入反攻阶段。依据过去的经验大概须在退却阶段,取得诸种优势条件,才能算有利于我,不利于敌,才好使自己进入反攻。

    如何战略退却

    在退却阶段,需要选择自己所欲的有利地阵地,使进攻的军队不得不就我军范围,这是内线作战的一个优良条件。除地方部队和钳制兵力外,一切突击兵力以全部集中为原则。弱军对强军作战的再一个必要条件,是需要拣弱的打。

    当敌人开始进攻时,我们往往不知道各军强弱之分,需要侦察的过程,这往往需要很多时间才能达成目的。

    如果进攻之敌在数量和强度上远超我军,我们要求强弱对比发生变化,便只有等敌人深入根据地,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此时双方对比往往能够达到某种程度的均衡,甚至进入敌军劣势我军优势的地步。

    退却的最后一个要求,是造成和发现敌人的过失。

    决定退却的终点究在何处,须以整个形势作出发点。反攻的开始,必须计算到以后的变化,而我们的反攻总是从局部开始的,但是同时要是基于全体形势决定 的。

    战略退却的困难

    退却开始时机的选择,退却终点的选择,政治上对干部和人民的说服,都是困难问题,都必须给予解决。

    退却开始时间的问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如何选择这个时机,全靠收集必要的材料,从敌我双方大势上去判断。

    战略退却,在干部和人民还没有经验时,在军事领导的权威还没有达到吧战略退却决定权集中到少数人乃至一个人手里且为干部说信服的地步时,说服干部和人民的问题也是十分困难的问题。

    战略退却的作用

    战略退却的全部作用,在于转入反攻,战略退却仅是战略防御的第一阶段。全战略的决定关键,在于随之而来的反攻阶段能不能取胜。

    第四节 战略反攻

    战胜绝对优势敌人的进攻,依靠于在战略退却阶段中所造成的、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比较敌人开始进攻时起了变化的形势,而这种形势是由于各种条件造成的。然而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条件和形势的存在,还没有使敌人失败。这种条件和形势具备着决定胜败的可能性,但还不是胜败的现实性。只有决战才能解决两军之间谁胜谁败的问题,这就是战略反攻阶段的全任务。反攻是一个长过程,是防御战最精彩最活跃的阶段,也是防御战的最后阶段,所谓积极防御,主要就是指这种带有决战性的战略反攻。

    条件和形势,不仅仅在战略退却阶段中造成,在反攻阶段中,继续地造成着。这种条件和形势可以是之前的延续,如敌人的疲劳和减员;也可以是全新的条件和形势,如敌军一次或几次战败,这是不仅是敌军的疲劳,还增加了敌军打败仗这个新的条件,形势发生了比那花,优劣之势也不同了。

    无论何方的失败,都会直接地、迅速地引起失败者方面的一种新的努力,企图脱离危局。胜利者方面的努力和这相反,力图发展自己的胜利,力求不让对方完成挽回的企图。

    决战阶段的斗争,是全战争或全战役中最激烈、最复杂、最变化多端的,也是最困难、最艰苦的,在指挥上是最不容易的。

    反攻是进攻,但又不完全是进攻。反攻原则,是在敌人进攻时用的;进攻原则,是在敌人防御时应用的。在应用时应注意其相同和差异。

    第五节 反攻开始问题

    根据五次反围剿时期我军的作战经验,处在防御地位的红军,与打破强大的进剿军,反攻的第一个战斗,关系非常之大。第一个战斗的胜败给予极大的影响于全局,乃至一直影响到最后的一个战斗。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必须打胜。必须敌情、地形、人民等条件,都利于我,不利于敌,确有把握而后动手。否则宁可退让,持重待机。机会总是有的,不可轻率应战。

    第二,初战的计划必须是全战役计划的有机的序幕。没有好的全战役计划,绝不能由真正好的第一仗。

    第三,还要想到下一个战略阶段的文章。如果只顾反攻,不顾反攻胜利后,或万一反攻失败后下文如何做,依然未尽得战略指导者的责任。总之,退却阶段必须计算到反攻阶段,反攻阶段必须计算到退却阶段,没有这种计算,束缚于眼前的利害,就是失败之道。

    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个战略阶段:这是反攻开始,即使打第一仗时,不可忘记的三个原则。

    第六节 集中兵力问题

    集中兵力看来不易,实行颇难。人人皆知以多剩少是最好的办法,然而很多人不能做到。原因在于指导者缺乏战略头脑,为复杂的环境所迷惑,因而被话你就能够所支配,失去自主能力,采取了应付主义。

    无论怎样复杂、严重、惨苦的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被逼迫到被动地位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复主动地位,如果不能恢复到这种地位,下文就是失败。

    主动地位不是空想的,而是具体的,物质的。这里最重要的,是保存并集结最大而有活力的军队。战略反攻,不但内容是主动的,形式上也放弃了退却时的被动姿态。对于敌军来说,反攻是我军强迫它放弃主动权,同时给以被动的地位.

    集中兵力之所以必要,是为了改变敌我形势。第一,是改变进退的形势。第二,是改变攻守的形势,虽然在整个战略防御中没有脱离防御性质,反相对于防守,是起了变化的。反攻是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直接的过渡,带着战略进攻前夜的性质,集中兵力就为达此目的。第三,是为了改变内外线的形势。处于战略上内线作战的军队,蒙受着许多不利。但我们可以讲将敌军对我们的大围剿,改为我军对敌军的许多小围剿;将敌军对我军战略上的优势,改为我军对敌军战役或战斗上的优势。

    这主张的集中兵力,并不包括放弃人民的游击战争在内。人民的游击战争,从整个革命战争的观点来看,和主力红军互为左右手。同时置红军的支队于次要的作战方向也是必要的,不是一切都要集中。我们主张的集中兵力,是建立在保证对于战场作战的绝对或相对优势的原则上,对于强敌或者重要战役,应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临之。

    另外,也不是说每一次都要集中兵力,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在没有兵力优势,能借助人民、地形、或天气等条件能给我们的援助,以游击队或小支队钳制其正面及一翼,红军集中全力突然袭击敌人另一翼,这种是必要的,并且也是可以胜利的。

    在整个中国视角下,我们是以少胜多的;在战场上的各个局部视角下,我们是以多胜少的。敌人却不能取消我们的胜利,也不能避免他们的损失,因为何时何地我们会这样做,他们不晓得。这一点是红军的秘密,红军的作战一般是奇袭。

    第七节 运动战

    在没有广大兵力,没有弹药补充,每个根据地打来打去只有一支红军的条件下,阵地战对于我们基本是是无用的,不但防御时基本不能用,就是进攻时,也同样不能用。

    由于敌人的强大和红军技术贫弱所发生的红军作战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固定的作战线。红军的作战线服从于红军的作战方向,作战方向不固定,影响到作战战线不固定。大方向虽在一个时期中是不变更的,然而大方向内的小方向则是随时变更的,一个方向受限,就要转到另一个方向去。一个时期的大方向首先,这种大方向就也得变更了。

    作战线的不固定,影响到根据地领土的不固定。战争和领土的流动性影响到各种建设工作也发生流动性。承认这种特点,对我们是有利的。从这个特点出发,规定我们的日程,不要幻想有进无退的战争,不要震惊于领土和军事后方的暂时流动。只有在现在的流动生活中努力,才能争取将来的比较地不流动,才能争取最后的稳定。

    游击主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费正规性,就是不集中、不统一、纪律不严、工作方法简单化等。这些东西是红军初期本身带来的,有些是当时需要的。而道路红军高级阶段,必须自觉地去掉它们,使红军更集中、更统一、更有纪律、工作更周密,就是更带正规性。另一方面是运动战的方针,是现在还需要战略和战役作战的游击性,是根据地的流动性,是建设计划的灵活变更性,是在红军建设上的不要不合时宜的正规化。

    我们现在是处在红军技术和组织下一阶段的前夜,我们应该准备转变到新的阶段去。我们要坚决地恢复红军一路来用以打胜仗的许多宝贵的建军原则和战略战术原则。我们要把所有一切过去优良的东西都总结起来,成为系统的更发展的,更丰富的军事路线,以便争取在今天战胜敌人,并且准备在将来转变到新阶段去。

    第八节 速决战

    战略的持久战,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这是一件事的两方面,这是国内战争的两个同时并重的原则,也可以适用于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

    在战斗和战役上争取速决,古今中外都是相同的。在红军方面,第一,红军的武器尤其弹药没有来源;第二,白军有很多只部队,红军只一支部队,打破一次围剿需要准备迅速的连续作战;第三,白军虽然分进,但多是比较密集,如果不能迅速解决战斗,其余各部就都来了。

    速决战的达成需要加上许多具体的条件,主要的条件是准备充足,不失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包围迂回战术,良好阵地,打运动中之敌,打驻止而阵地不巩固之敌。

    第九节 歼灭战

    拼消耗对中国红军是不适时宜的,对于几乎一切都取给于敌方的红军,基本方针是歼灭战。以歼灭为手段进攻敌人,因歼灭敌人而给我军以补充,抵消了我军的消耗,且会增加我军的力量。

    击溃战,对于雄厚之敌不是基本上决定胜负的东西。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毛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略防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xg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