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贪心记:被删重发:女性的17个瞬间
1
女性的种种性格——安静,柔弱,甘为人后,是天生的,还是被塑造的?
全文列举女性“被塑造”的17个瞬间,贴切到让我心颤。
到最后,经过二三十年的洗脑,女孩子因“嫁人”这种看上去很好走的退路,一步步往下滑,而男孩子因“必须功成名就,没有它途”,反而杀出血路。
生而为人,差距如此巨大!
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这一句:
攻击性早已被家长、老师、同学、你读的情感书所压制,你还学到一身讨人喜欢的本事,你很 nice ,很温和,宜人性很高。求职时你不好意思给自己开高价,被老同事欺负你唯唯诺诺。
2
我国父母行事风格经常被诟病——小孩普遍没人权,被当成宠物养。听话给吃给穿,不听话就打。
导致小孩习惯性讨好父母,忽略自身喜好和情绪。因为父母既是父母,也是衣食父母,是安身立命之所在。
如此环境下,你势必处于任人搓圆揉扁的弱势,而父母最喜乖巧孩童——因为乖孩子比较好管教。
待读了大学,入了社会,顿时完犊子,因你还在奉行以前的那一套反射弧:讨好——得到想要的。
但是,你讨好父母的方式,在过去的十八年里,也只限于考试高分、听话乖巧这两个基本方法。
可是,社会不要你的“讨好”。
论考试高分,不过是破纸几张。
公司招人,看重的不是你的高分,而是你“考高分”的能力,他们以为你学其他东西也很快呢。
事实上呢?
你习惯了父母那一套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你早就在童年的驯兽场,消磨掉了学习的乐趣。
你学习只是出于求生本能,你不希望父母因为考试分数而对你冷暴力、给你坏脸色。
一旦失去外力,你不可能自主学习。
而一个不肯学习的人,在社会还有什么竞争力?
论听话乖巧,这个是最危险的。
父母不想钻研育儿技巧,育儿就是驯兽,所以挥舞“听话”的鞭子,处处叫你顺着他们,因为这样管教很轻松。
你听父母的话,他们就不会给你添堵,他们给你笑脸,给你吃穿住行,不虐待你。
久而久之,你也就形成了自己“解决问题”的途径——听话。
你自己的想法,不重要。
但凡遇到冲突,你第一时间习惯妥协,决不去争。
因为,你的思维定式就是:“听话”,才能换来安宁,才能换来你想要的东西。
你以前用“听话”,换来了新衣服、新玩具、几次旅游、一些书本,该不会都忘记了吧?
所以,你遇到冲突不据理力争,别人说什么都是“好的,好的”,你遇弱则弱,遇强更弱,在职场上能走多远?
3
人习惯在过去的经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前用到的“考试高分+听话”两个基本法,让你前面十几年顺风顺水。
但是,你还没有脱离父母,没有投入生产关系,创造价值,并且独立。
而你的父母,从不向你灌输什么是社会和国家,什么是钱,什么是生意。
他们只会告诉你,路边摆煎饼果子摊、水果摊“很丢人”,“不好好学习就是这个下场”,丝毫不提人家起早贪黑忙前忙后,月入三万。
他们从不教育你“劳动换取酬劳”,而是恐吓:不好好读书后果严重,最好考个公务员,迟到早退无人说,不提辞职,没人敢赶你走,安稳。
父母对你的问难,从来以他们为中心:今天让我满意了吗?今天你让我丢脸了吗?今天你乖乖听话了吗?今天你考高分了吗?
而社会对所有人的拷问则是:你凭什么?
你和别人有什么同?
你可以带来什么价值?
你能提供什么服务?
你的稀缺性在哪里?
我凭什么要满足你的那么多愿望?
你凭什么说自己可以当CEO总经理?
它对你发出的信号,和你童年接收到的无数“只要考了高分,只要你如此如此,我就这般这般”的要挟,截然不同。
它不要挟你,它其实挺希望跟你进行价值交换,它希望你是有个性的、有趣、有自己想法的青年,它希望每个人都有所作为。
所以, 你必须清楚自己的价值,才能和社会谈个价——低一点也没关系,你还要继续学习,继续升值,不是吗?
怕就怕你都搞不清楚自己值几个钱,也不清楚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孤芳自赏。
我们前面十多年,都是父母长父母短,学会了在驯兽场一次次妥协,根本无暇复盘自己的前半生,也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待要向社会展示实力之时,我们能拿出来的竟然是:
1 我特别会考试,我考试常得高分!
2 我特别听话,你说啥就是啥!
请给我一个工作机会吧!
说出去自己都害臊。
所以,驯兽场出来,离森林之王的路还很远很远。
但就算一身伤,也得咬牙前行不是?
卖惨、听话、讨好,那都是对待父母的把戏了。停止吧,不要给自己加“可怜”的戏码,也不要甩锅。找回自己的野性,称王称霸最好!
=================END==============
并不是一篇对原生家庭的问责文章,虽然我提起父母也会心有一丝怨气。
我更希望自己往前走,不要纠结过去的事情,毕竟已经发生,恨过,怒过,就该学会放下了。
从驯兽场出来(你叫那个地方为温室,也没毛病),投入社会,变得有价值,是一生的功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