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固然逃不开物质需求,品质却不一定与之相关。追逐过后,发现,与自身秉性一致的需求才具有源动力,也才能带来持续真实叠加的小确幸。
能够享受独处的人,往往更善于发现自身的潜在需求,将注意力从别人身上拉回到自身,不陷入盲目的追求和过度的社交当中。
与你或相同或截然不同的朋友和亲人,彼此欣赏,经历过沧桑却仍怀抱童真,推着你一起感受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家庭、工作、朋友,样样于我都割舍不下。当一切顺了,每个人都是满意的。
曾有朋友,这样评价我,“你一定是性格脾气很好的人。”
我笑笑,回答“我自觉不是个性格好的人,只是我真心太爱自己!”
朋友一头雾水?
我补充,“在我看来,大概没有什么理由能让我生气太久。因为不值得,为了哪个理由毁掉我美好的一天。”
“当然,我并非无情无欲,也有一时无法控制情绪的时候。但很快,我就意识到,自己不想一直带着这个情绪,因为于人于己没有半点好处,那何必图这一时之快。”
所谓的同理心,做起来真心难,尤其在对方实咬住不肯说的时候。但如果你了解他(她)的原生家庭,他(她)的成长经历,要做到就又变得容易多了。
从现实已有的条件中去创造让身心愉悦的环境,要比向外追求,简单可靠得多。
2018.04.06.11:28
记于白鹭洲公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