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投了公司内部的一个产品岗位,今天早上才看到邮件,说是下午就要面试,早上匆匆忙忙的开始准备,对于这个岗位,我是有猜到一定会让你设计一款有特点的信用卡的,而且我当时就想到了可以用到这几天上课中L先生提到的用户思维模型。
早上的时候,花了差不多1小时左右的时间去思考构思有创意的信用卡,最后搞出来自己觉得还挺满意,然后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简历,瞬间自信心爆棚的感觉,好像自己还挺牛逼。
下午,1点半来到了大都会职场。
没想到,刚到就被通知我是第一个面试的人。
因为自以为自己准备的很是充分,也是没在怕的进去了。
最后,面试了不到10分钟就出来了。
结果呢,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从我的自我介绍开始,我就感觉到我自以为骄傲的经验,貌似在对方看来毫无兴趣,这是现实和想象中的差别(其实,上一次的面试也是这样的结果了)。
事后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呢?
肯定是我对自己的自我认知是有偏差的。 我觉得自己私下做的事情挺好的,但是,面试官更加看中的是你过去在本职工作上的表现,而我在本职工作的表现可以说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也不过分,我说的那么多工作之余的成就,并没有哪一个突出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也无法成功的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这是我要反思之一。
我的问题在哪里呢?
过去的很长时间,我一直把主业当作副业来做,把副业当作主业来做,请问面试官会如何看待你?
所以,我对自我认知的偏差有点大。 我以为面试官会看上我这点,结果事实上完全没有,反而印象很差。
解决办法:摆正态度,在面试中多说说工作中做了什么,而不是生活中做了什么,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最后,我想下来,这些面试的问题本质是还是能力的问题,我的沟通、应变能力其实还是远远不能同样来面试的伙伴相比较的,来到现场我就知道,我对自己绝对是高估了,论学历、过去的成绩还是综合的表现,我在面试的人中确实不是突出的,而我沾沾自喜自己所谓的具有一定的互联网思维,现在看来还是完全活在自我的幻觉中了。
所以,面试结束,知道没进入复试,我其实还是蛮沮丧的,这就相对于好像活在想象中的自己,又一次被现实打醒了,告诉你,其实你离优秀还有很远很远,不要老是陷入一种自我感动的境界来进行自我麻痹。
然后,我又陷入了一个什么都不想做的状态。
差不多消沉了2小时,突然想起来,可以听听学霸猫老师的音频解解惑,点开了她对于《未来预演》这本书的部分解读-《迷茫不是不知道,而是心神散乱》
这个音频说啥呢?
她说为什么我们总是时常会陷入“懂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状态,因为我们一直活在自己旧的模式里面,没有改变,每当困难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会被自己的情绪所打败,所有美好的幻想,理性就会全部投降,最后又回到最开始的样子。
猫老师说:情绪,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而人们几十年来形成固定反应模式,就成就了身体的习惯。习惯负面情绪的人,恰恰会觉着,痛苦,焦虑等情绪,才是让身体最舒服的。 一旦要打破这个习惯,明知道会更好,却会遭到这种强大模式的抗拒。
听完这段话,我想了下过去的经历,确实如此,无数次的去改变,无数次的失败,放弃,到最后觉得也许我只能这样了的绝望。
听到后面,猫老师说:“其实,真正的改变,不是下决心,用蛮力。而是愿意退一步,看清楚自己的惯性模式,从这种散乱的惯性模式中跳脱出来,真真正正的活在当下。 ”
音频结束,我也就释然了,我知道接下来,我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我要如何如何,而是学着让自己活在当下,更加专注去做要做的事情,慢慢把自己调整到能够进入心流的学习状态,而不是拿着一本书结果啥也没看下去的自我感动的状态。
所以,接下来,不是又读了几本书,这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我每天有多少时间进入了心流专注的状态,沉浸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上,这才是真正能够给予我能量去改变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