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假如生活……
无论你是贫穷或者富有、上流或是底层,我们的生命中或多或少都有点儿悲剧性。甚至与幸福相比,悲伤要占绝大一部分。宋朝方岳有句诗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现在听来仍教人感触颇深。
而普希金的那首经典诗歌大概很多人都学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出身贵族的他,在20岁意气风发的时候被流放到南俄,24岁左右再度被放逐到荒僻山村,也正是在那时写下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又过两年多,俄国爆发起义,新上台的政府召回他,让他得以结识美丽的妻子。
这段姻缘一波三折,妻子的娘家原本因为他“政治处境”顾虑重重,最后是他请求到沙皇亲自表态才得以订婚。这还没完,订婚后双方因嫁妆问题僵持一段时间,大概正是为了筹措资金,普希金去父亲赠予的博尔季诺庄园接收田产,结果染上疫病,在那里滞留三个月之久。最后,普希金和他的美丽妻子直到1831年才顺利完婚。
好事多磨么,这下子总该圆满了吧?……当然不,普希金的幸福没有持续多久。作为家世显赫的反抗派诗人,他的行动仍受政府监视,两者的矛盾甚至越来越深。他年轻貌美的妻子娜塔莉亚也不省心——她与普希金的生活并不和谐,而她的美貌又促使许多男人围着她团团转,其中就包括那个魅力值很高的、从法国流亡来的贵族后裔丹特士。她终于被攻陷了,后边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普希金忍无可忍,挑起了那场广为流传的决斗,并且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带着愤懑和不甘死去,去世时仅仅是1837年,距离他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到12年。再此后没过几年,他依旧美貌的妻子带着孩子改嫁给了一名俄军少将。
我不禁设想,假如普希金已经知道了无法更改的命运走向,他还能写下那一首诗么?
当我们历经生命里的遗憾和不甘后,回首往事、思量过去,我们还会相信那首诗么?或许有些人会觉得,生活那不叫欺骗,应该叫做“欺负”才对。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悲观论。这是我们都要面对的话题。
NO.2 痛苦始于一声啼哭
一切痛苦始于一声啼哭,最后也在泪中结束。
这是一句歌词,出自歌手李楠的作品《时间不够》。据李楠自述,这首歌既有其阅览《西藏生死书》的感悟,更是有感于女歌手姚贝娜的经历,在她离去的次日一气完成。这首歌曲,也是我酝酿这篇文章的原始冲动。
人降临世上,第一句话是“哇哇”哭声。人哭着来到世上,所有痛苦烦恼也都始于这一声啼哭。
《佛说五王经》有云:人生在世。常有无量众苦切身。
《古兰经》和《圣经》相信人是有原罪的,来到这世上是要赎罪。《圣经》里说: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
世界三大宗教,都认为人生是苦。从现代科学的理论来看,这也有道理:人因为发达的神经中枢系统,相比起其他动物简单的求生本能,会产生更多欲望,也就愈不满足,愈发求而不得。
而怎么面对这苦,三大宗教也基本给出了相似的答案。
行善、积德、信我(最关键的),得解脱。
人到世上都是要受苦的。扛着痛苦乐活下去的方法,是要在精神上有所依持。
还是延续前两期的话题,从吴承恩老爷子讲讲。
吴承恩自幼聪慧过人,做文章的功夫更是厉害,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名传淮安,得到官府、名流和乡绅等实权阶层的赏识。“弘治七子”、“金陵四家”之一的朱应登说小吴“可尽读天下书”,于是大手一挥,把自己家里收藏的那些累累书卷送了大半出去。淮安知府葛木创办龙溪书院,也常常对时为书童的小吴说,我很看好你哦。
可惜名人大官的看好也实在不顶用。中国古时的传统,想要走上文人巅峰就需要入仕,入仕就要考试。吴承恩的爸妈也对他期望很深,他名为承恩,字汝忠,那意思就是让他上承皇恩、为国尽忠。吴承恩于是报考科举呀,考一年,不中,来年再考,也不中……就这么一路从“小吴”考到了“老吴”,直到50高龄才争取到一个保送机会,补了一个“岁贡生”。
但保送生毕竟没那么正统,吴承恩的年纪也早就错过了腾飞的黄金时段。他等待分配任官,一等就是将近一年,终于是分了个河南新野县知县的芝麻官,呆了四年有余(也有说中途免官去卖字画为生的),后来又做了浙江长兴县令,因为受人诬告、也可能是早就心灰意冷,终于在58岁左右辞去这九品芝麻小官的职务、再不做官。
如今回首看去,与吴承恩幼时的盛名相比,他在仕途上实在是太“loser”了。
但据说,恰恰也是因为这些坎坷经历,才让他看透世情人心,写出了一部以神魔鬼怪话世态炎凉、流芳千古的经典著作——西游记。据说啊,50岁左右,大概也就是补上“岁贡生”之前不久,已经是“老吴”的吴承恩老爷子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大闹天宫、英雄叛逆,后来因故……大概就是因为暂时做稳小官了,于是中断,又直到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
可以说,吴承恩一生、或者至少整个前半生,都是追求仕途而不得,最终才算是弃官从文。没有五十岁之前的坎坷,就没有西游记的开端。没有后来的愤而辞官,也就没有完整的西游记现世。
当然……这些只是据说。
因为还有一个可能让吴承恩老爷子气得掀开棺材板的事实——迄今为止,《西游记》作者究竟是不是老吴,依然存在争议。清朝时,主流说法认为《西游记》是元初知名道人丘处机所写(后来基本被推翻);到了现代,学界里依然还有李春芳说、陈元之说等众多争论。
看吧,痛苦始于那一声啼哭。人生于世的悲催并不可怕,你要看到……有的人都不在了,悲催还继续逆流成河呢。
NO.3 追求理想是人类的专属
追求理想是人类的专属,那是铺满荆棘的路。
这是《时间不够》这首歌的第二段歌词。我相信,这是歌词写作者在提出“人生痛苦”这个难题的时候,同时给出了一种解决办法。那就是理想。
遭遇校园霸凌、职场欺压,我们可以奋起反抗,可以告老师告家长告领导,再不济大不了申请转学、辞职一走了之。
面对生活的欺凌,你怎么办?
不要急。源自生命本身的痛苦,是短短一两天解决不了的事情,所以不要着急。因为再过一二十年也可能还是解决不了。
然后就是要有韧劲。现在痛苦一点儿又算什么呢,以后痛苦的日子还多着呢!
毕竟据说每个人生来都有七宗大罪呢。
但是,只要有那么一口气在,总归有什么像不周山支撑天地那样,撑着你的身子不倒下。也会让你在偶尔回望中发现,经历的各种遗憾痛苦也都还好,因为生命里还有让自己继续坚定踏步的东西存在。
那口气正是希望,正是理想。
我曾有幸聆听蒋蓝老师的几场授课。他是当代最杰出的诗人和作家之一。他的《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豹典》、《褴褛时代的火焰凌霄》等文章我都很喜欢,而他的诗里,我最喜欢的乃是这一首《错开》,带着某种奇诡的想象和魔力,只援引开头一段:
把铁和针错开
剩下针尖,和舞蹈的天使
针尖可以容纳多少脚的飞旋
从尖顶起跳的韵
正在一点点被声音贯穿
把玫瑰和香艳错开
直到花朵内翻,玫瑰绽放苹果
近似于我的天庭可以出现你的愚行……
在断续几次讲课中我们这些学生了解到,近些年蒋蓝老师以几乎每年出版一本书的速度进行着写作。他无疑是一名高产的写作者,因为每出版一本书,哪怕十多万字薄薄一本,都意味着其中增删修缮可能至少要达到七八次。有多少人辛苦耕耘文字许多年,却都达不到出书标准的呢?又有多少人在初稿阶段就已经放弃了呢?
他在课堂上讲到了他家庭的遗憾。他与前妻离婚有些年头了,这些年固定要与女儿见几面,他对女儿说——
“对不起,因为爸爸已决心把灵魂奉献给文字里了。”
那时候一整个课堂鸦雀无声,所有学生注视着笔直站立的蒋蓝,感受他内心的坦荡,似乎实质性地摸到某种力量。
那大概就是信念的力量。怀有这力量的人,最终总能相信未来,对过去乃至如今常伴的痛苦坦然相对,背负着身而为人的“原罪”坚毅前行。
再反观当前社会上,有不堪学业压力跳楼轻生的,有追逐短暂名利弄虚作假的,社会浮躁或多或少反映出每一个体从心灵层面就开始的问题……
我们修了很多高楼大厦、高速铁路,但我们没有建好一个心灵的通道。
刚刚过去不久的十九大,强调要做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这无疑是抓准了命门。
现在,也还是让我们说回个体吧。
在我看来,生活对人最大的欺负,无非“求不得”。但我们并不是真正非得要求得什么,我们只是欢喜、并且沉浸于追求着的那个过程罢了。
毕竟……
我们的一生无常而短促,分分钟都在倒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