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薰
奶奶2008年去世,到现在已接近十年了。
如果套用一句如今很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年少不懂老祖母,读懂已不再少年”。
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奶奶。我记事比较早,很小时候的事有些模糊片段的记忆。
记得暗黑的夜里,奶奶趁我熟睡把我抱到她屋里去,因为弟弟出生以后,妈妈照顾不了两个孩子。
记得安静的早晨,我醒过来,奶奶早已起床劳作去了。
记得某一个傍晚,我突然爆发,大哭到上灯以后,就为了爸妈又一次偷偷留下了我。爷爷最后在暗夜里骑了十里路的车子,把我送到爸妈身边。
第二天我又跟着爷爷回去了。大约这是我唯一一次爆发,后来就安于跟着奶奶爷爷的日子了。对命运的妥协,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开始。
每个人心头都有些无解的死结,在四十岁的那一年,我突然觉得,这些死结被打开了。
奶奶曾经在我的心结里,她是我童年的温暖,是我成年以后的依恋,却也是我一直无法猜透的谜题。
现在,我可以试着去解开了,可以按照我的方式去理解了。
奶奶是一位非凡的女性。
奶奶没有非凡的成就,甚至根本不识字。
她的一生,如果写进家谱里,大约就是这样几行字吧:
某门某氏,某人之妻。有子几人,某某某;有女几人,某某某。生卒年月。
也许还会有几个字来概括奶奶的品行,贤惠慈孝总不外乎这几个字。
但是,我认为奶奶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完全和这些无关。
她没上过学,而且是缠足。娘家其实算得上富裕,家里有不少土地,具体不详,奶奶总说是99亩,我怀疑更多。奶奶是经历过特殊年代的人,土地多了成分就不好。
家里富裕,奶奶因此很善于做吃食,很善于安排家事。
她们那一代女性,吃苦耐劳是集体性格,我奶奶也不例外。
她区分于别人之处有这么几点:
奶奶极聪明。她很善于心算。买菜买零碎物品,在那个年代是要算到几毛几分的,奶奶算得又快又对。
她完全接受旧式教育,自然也是重男轻女的。可她从来没有区别对待我们这群小辈儿女。甚至于说,她一直更牵挂我们表姐妹们。
长大以后,听说别人的奶奶只给孙子吃好的,对孙女很冷淡。我完全没有过这种经验。奶奶在吃食上从来不偏心,她总怕孩子们吃不饱。
如果说她偏爱谁,那就是最懂事最明事理的那一个,我以前一直这么以为的。
现在,我怀疑,她最喜欢的其实是最迷糊最呆气的那个,是我,和我的大表哥。
其实我一直不确定她有没有偏爱谁,因为她从来不多说,不表现。
奶奶从来不和别的老太太扎堆儿,她是个矜持冷淡的老太太。即使她出于礼节和人家拉着手亲密交谈,还是能看出来她对人的距离感。
奶奶对儿媳妇算不上多好,可是也不坏。她不欺负儿媳妇,态度疏离,各自独立。我觉得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很多女性不到四十岁就开始琐碎唠叨,孩子就是她的生活中心。
我奶奶从来就没唠叨过,她要么在忙着干家务,要么就是在喝着茶水沉思。我小时候经常看着奶奶微微抬着头,视线放空,保持那种姿态很久。
现在想来,她一定是在思考什么,她不会把生活的艰辛、生命的无奈转化成情绪。她永远都是任劳任怨的样子。但是我想,她心里一定也有自己的小宇宙。
我被动听过很多长辈的人生故事。男长辈最爱自我吹嘘,女长辈一边抱怨一边表功。
奶奶的故事,她从未主动说过。我那时候太傻了,从来没有想过要问问奶奶,问问奶奶的人生故事。
我跟着她生活了十几年,现在我对奶奶,知道的竟然这么少。
但我还是很确定,奶奶对自己从小所受的教育,其实并不那么深信不疑。她有自己的好恶和感情,她不是那种跟着潮流走的人,她也不见得真重男轻女。她懂得儿子对她而言,是一种资本,却不见得就因此看轻了女儿。
她如果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我想,她该是比我们姐妹都要强的。
我小时候觉得,离开妈妈,跟着奶奶很委屈。
现在觉得,奶奶给我的,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她如果遇到合适的契机,会有斯嘉丽那样的精彩人生。
谨以此文记念我的奶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