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会问:
"我也知道早起很重要,但做不到啊"。
今天我们就要讨论下
改变习惯的驱动力到底是什么,
打游戏时,菜鸟和高手,
哪个会越玩越久呢?
菜鸟装备低端,技术欠缺,
高手装备高端,技术娴熟,越玩越厉害。
当然是后者。
那怎样才能从菜鸟升级为高手呢?
《掌控习惯》这本书里说:
行为改变有三个层次:
结果、过程、身份。
身份决定结果,
结果决定过程,
身份决定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
身份和结果其实有很大区别,
它们都是目标。
但是,
结果是目标的初级版,
身份是目标的升级版。
结果升不升级将决定你的过程,
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
自然就会有什么样的过程。
初级版结果:你考上大学就可以了,
升级版结果:要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才好。
初级版结果不具体。
升级版结果具象化并引发思考。
身份受人的心智模式、信仰、社会认同等因素影响。
20世纪50年代,费斯廷格提出
认知失调理论:
人不会做与自己身份不符的事情。
一旦脱离舒适圈就会强烈不适。
人际关系也是如此,
根据密友五次元理论:
你的收入水平是五个常联系的人中
最低的,那么恭喜你,
你在受比你优秀的人影响,
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反,你就要考虑一下
是否走出舒适圈,拓宽交友渠道,
为目标带来更多的改变动力。
回到起床难的问题,
公开朋友圈的目的就是
身份的初级运用:
利用认知协调理论,
创造一个利于新习惯培养的土壤。
让承诺与行为逐渐达成一致。
说白了就是调动外部驱动力。
但是,光有这个还远远不够,
身份的高级运用:
调动内部驱动力。
为什么你一上班早上就起得来,
因为有公司等外力影响。
休假时你就会脱离上班族这个身份
回到真正的自己,
你想让新习惯长期为你的人设服务,
需要升级你的结果。
早起,人人都能做到,
有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因为他没有把目标升级为高级版,
难免得过且过。
有的人能坚持年复一年
做一件事并且越做越好,
因为他们的目标具体到
要吃多少鱼、吃什么鱼更好,、
怎么才能打到更多鱼等体系的设计上,
那么,谁未来的选择更多呢?
一个光靠外部驱动才做事的人
可以立竿见影,
一旦外部环境变动就茫然无措,
甚至外部依赖性过强会
导致自己处处受限,
被动性很强。
一个靠自驱力做事的人,
善于利用而不依赖外部驱动力达成目的,抗风险能力也相对更强,
选择也会更多。
总结一下,
今天学到了拉动习惯的三匹马:
结果、过程、身份
身份的两种运用:
外部驱动力和内部驱动力,
以内部驱动力为主,以外部驱动力为辅。
有个问题,同一件事,
有些人做着总是吃力不讨好,
有些人却恰恰相反,越做越好。
请你结合今天的收获思考一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