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作者: 成长有塔 | 来源:发表于2020-07-09 23:17 被阅读0次

    伏尔泰曾经相当美妙地说过:

    一个人不具有他那年龄段的神韵,

    就有那年龄段的所有不幸。

    ——《致莎特蕾夫人的诗》

    我们整个一生都只是生活在现时此刻。不同时期的现时此刻相互之间的差别,只在于开始的时候,我们前面是漫长的未来;临近结束时,我们却看到了身后走过的漫长的过去。

    在年轻的时候,我们误以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和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会大张旗鼓地露面和轰轰烈烈地发生。到了老年以后,对生活的回顾和考察却显示,这些人物和事件都是悄无声息、不为人注意地从后门进入我们的生活。

    我们还可以把生活比之于一幅刺绣品:处于人生前半段的人看到的是刺绣品的正面,到了人生后半部分的人,看到了刺绣品的背面。刺绣品的背面并不那么美丽,但给人以教益,因为它让人看到刺绣品的总体针线。

    童年

    1)

    我们越年轻,每一单个事物就越代表了其总体。但这种情形逐年减弱。事物在我们年轻时留下的印象与在年老时相比,差别如此巨大,原因就在这里。因此,在童年期和青年早期对事物的经验和认识就构成了以后所有认识和经验的固定原型和类别,也仿佛构成了这些范畴;以后的所有东西都会被纳入这些既定的类型,虽然这样做的时候并不总是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1]因此,童年期就已经打下我们世界观的坚实基础,因此也形成了或肤浅或深刻的世界观。

    2)

    我们如此认真地初次直观认识事物的同时,教育也在忙于向我们灌输概念。不过,概念并不会给我们带来真正本质性的东西。真正本质性的东西,亦即我们一切知识的宝藏和真正内涵,就在我们对这个世界所作的直观把握中

    青年期

    1)

    在青年期困扰我们、造成我们不幸福的原因是我们对幸福的刻意追求。我们认定在生活中是必然找到幸福的。由此造成持续的失望,而失望又导致不满。我们梦想得到的是并不具体确定的幸福,在我们面前随心所欲地变换着种种魔幻般的图像,我们则徒劳地追逐这些图像的原型。

    2)

    在青春岁月,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状况,通常都会感到不满,那是因为我们把现在才首次了解到的、无处不在的人生的空虚与可怜归咎于我们的环境、状况,在此之前,我们所期盼的生活可是完全另外的一副样子。在青年期,如果人们能够及时得到教诲,从而根除这个错误见解,即认为这一世界可让他们尽情收获,就能获益良多。

    3)

    如果人的前半生的特征是苦苦追求幸福而又无法满足,那么,人的后半生的特征则变成了害怕遭遇不幸。这是因为到了人生的后半部分,我们多多少少都清楚地了解到所有的幸福都是虚幻的,而苦难才是真实的。因此,现在我们努力争取的更多的只是没有痛苦和不受烦扰的状态,而不是快感逸乐,至少对具有理性的人来说是这样。在我年轻的时候,当响起敲门声时我会很高兴,因为我想“幸福就要来了”。

    4)

    一个成熟的人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获得的,首先是不再先入为主和想当然,这样,他看视这一世界的方式与他儿时和青年期迥然有别。他首次以朴素的眼光看视事物,客观理解事情。

    5)

    我们在青年时代感受到喜悦和朝气,部分原因是我们正在走着上坡的路,并没有看见死亡,因为死亡是在山的另一边山脚下。但走过了山顶以后,我们就跟死亡真正地打了照面。在此之前,我们只是在听说中了解到死亡。

    6)

    从年轻的角度看,生活就是漫长无尽的将来;从老年的角度看,那不过是一段极其短暂的过去。人只有老了以后,亦即在生活了足够长的时间以后,才会认识到生活是多么的短暂。

    7)

    整个一生显得如此短暂,令人无法理解。当一个人老了以后,那走过的漫长岁月,还有自己的风烛残年,有时候在某一瞬间竟然会变得近乎不可思议。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首先看到的始终是眼前的现在此刻。

    8)

    从人生开始到成年,甚至直至成年后的某段时间,就人的生命力而言,我们就像把利息收入存进本金,花费的利息不但自动赚回,本金也在不断地增加。如果我们能有一个诚实可靠的顾问细心理财,那我们的金钱有时候也会是这样的情形。青年时代多么幸福!

    9)

    青年期和老年期的根本区别永远在于青年期的前景就是生活,而老年期的前景却是死亡;因此,青年期拥有短暂的过去和长远的将来,老年期却刚好与此相反。老年的岁月类似于一部悲剧的第五幕,人们知道结局已经临近,但仍不清楚将是怎样的结局。不管怎么样,人老了以后面对的当然只是死亡,年轻时面对的却是生活。问题是两者之中,何者令人心忧?从总体看来,何为更好,生命在前抑或生命在后?《传道书》已经说过:

    死亡之日比诞生之日为好。

    贪求太长的寿命,无论如何都是冒失的,因为一句西班牙谚语就说过:

    活得越长,受苦越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ty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