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通常一般人认为痛苦是指不愉快的感觉体验,但愉快的感觉体验也同样会成为痛苦之源,如果你对它们产生依赖(Attachment)的话。因为苦和乐都同样是暂时的、转瞬即逝的(Impermanent),只是一些维持得稍微长一点,有些稍微短一点。对于转瞬即逝的事物的依赖,必然带来痛苦。”
怎么能够减少人生的痛苦?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减少这种依赖。
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通过亲身地观察这些最根本的感知,从最本质的层面改变以往的积习已久的行为习惯,让自己不再被身体内发生的感知所控制。
“要从根本上改善人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回到身体内在的感知。”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痛苦的缘起是我们对于愉悦和不愉悦的感知的两种习性反应——贪求和厌恶。在无知的情况下,我们就是这两种习性反应的奴隶。我们甚至完全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无时不刻地受着它们的控制。”
“而在这十天里,当你开始用一颗平等心去观察身体内在的各种感知——即使愉悦也不企盼它持续,即使不愉悦也不企盼它消失——只是观察,你便开始通过实际体验,从最根本的层面将自己一点一点地从习性反应中解脱出来,最终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
这就是我们观察身体上下感知的目的。这个方法,也就叫做「内观」。一切变得越发清晰了。
“要从根本上改善人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回到身体内在的感知。”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痛苦的缘起是我们对于愉悦和不愉悦的感知的两种习性反应——贪求和厌恶。在无知的情况下,我们就是这两种习性反应的奴隶。我们甚至完全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无时不刻地受着它们的控制。”
“而在这十天里,当你开始用一颗平等心去观察身体内在的各种感知——即使愉悦也不企盼它持续,即使不愉悦也不企盼它消失——只是观察,你便开始通过实际体验,从最根本的层面将自己一点一点地从习性反应中解脱出来,最终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
这就是我们观察身体上下感知的目的。这个方法,也就叫做「内观」。一切变得越发清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