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开始学习声母“bpmfd”了,可是,回家一到写作业的时候他整个人就开始迷糊了,尤其“bpd”这三个字母。他告诉我,每次问奶奶的时候,奶奶说:“我年纪大了,不会!”问爸爸,爸爸说:“谁让你上课不好好听,我也不会哦!”
一到写拼音拼读,小宝就很痛苦。周五,我回家了,一家人好像都看到了希望一般,奶奶说让小宝找妈妈,爸爸说让小宝找妈妈。小宝说知道妈妈很辛苦,但他真的不会做。
晚上,等我的对练结束后,陪大宝唱完生日歌吹了生日蜡烛吃完蛋糕洗漱后,奶奶催促小宝赶紧洗漱,小宝却死活要把作业写完。因此,奶奶还把小宝打了一顿,强行带他洗漱完毕就丢到了我床上。小宝很委屈,弱弱地问我:“妈妈,我什么都不会!我是不是很笨?拼音我总是错。”
说实话,听到小宝那么否定自己时,我真的很心疼。我把他搂进怀里,告诉他:“不是的,宝贝,妈妈知道你很努力的。这几个声母妈妈小时候也学了好久才会的了!”
“真的吗?”(小宝一脸的不可思议)
“真的呀!”
“那,妈妈你能教教我吗?”(尽管已经很晚了,但小宝却还是想把作业搞完)
“现在已经很晚了,你不困吗?”
“可妈妈也还没睡呀!我今天把作业做完了,明天就可以玩了!”
“小宝真棒!那我们开始读一读,妈妈看看我的小宝能读多少好不好?”
……
然后,小宝开始谨慎的拼读起来,跟很多中小学生一样,分开时都认识,可一旦拼到一块就会自动切换了声母,变成了一个新的拼音。我能理解奶奶跟爸爸的焦虑,毕竟他们都是站在了成人的视角去审视。我也理解小宝的焦虑,毕竟这三个字母如果不好好区分的话难免总出错,别说他学前班的小朋友,就连现在有些初中生的拼音都还过不了关的。
我接纳了小宝情绪,也允许他犯的错。然后,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教他看发声时的唇齿位置来确定声母。当放下紧张焦虑的情绪后,小宝显得更为专注了,他用心的记着每一个声母的发音方式。当他准确的书写出“dí”的拼音后,我给予了他最大的肯定:“呀!我的小宝你做到啦耶!你能告诉妈妈,你是怎么做到的吗?”
“我看到图片是笛子,你刚刚教我了‘b’的嘴巴是圆形的,‘d’的嘴巴是扁的,我说‘笛子’的时候嘴巴不是圆的。”
“哇!你太厉害啦!学得这么快!妈妈必须给你一个大大的赞!”(然后我给了他额头上按下了一个大拇哥,小宝也很开心的给我回了一个,表示感谢与表扬。)
“妈妈,那我还可以把剩下几个都完成,但你能陪着我吗?”(小宝信心大增)
“当然!妈妈陪你一起完成你的作业,你也陪着妈妈完成妈妈的作业好不好?”
“嗯。”小宝笃定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折磨了小宝跟奶奶、爸爸一个下午的作业,不到一个小时小宝就完成了。临睡前,小小的成就感让他很平静地快速进入了梦乡。
很多时候,成人面对孩子的焦虑源于靠时间经验累积而成的优越感难以重新归零,回到孩子的年纪与经验值的现状。学会用万能的“341肯定法”,肯定情绪,用共情的方式帮助彼此放下焦虑,再用0~100法看见进步、看到成长,世界就不会再那么的绝望。
目的是灯塔,但单刀直入的难度终究太大,选用最优的迂回途径才是上上之策。毕竟,时间是需要爱的滋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