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母亲难以理解地对我说:“怎会料到一个自幼品学兼优的女孩儿,好歹也是在省城读过大学的人,怎就和咱村的‘二蛋’混到一起了,找个什么样的人不好呢?偏要与一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之人为伍呢?”
我问母亲:“你说的是谁和谁呀?我咋听得一头雾水呢?!”
母亲略显尴尬地继续说道:“还有谁啊?就是你表姐家的大女儿呗,真能把你表姐气死。你表姐和你姐夫含辛茹苦地供她到县城上初中、高中,再到省城读大学,原本指望她读完大学找个好工作,嫁个好夫婿,也不枉费你姐、姐夫的一番苦心。可你看看现在,竟跟咱村不三不四的‘二蛋’混在一起了,他俩实在不般配,你看看能否从你的角度劝劝她,让她回心转意,莫要一步错、步步错!”
我大概明白了母亲的抱怨,“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女生,爱上了同村初中毕业的无正当职业的二流子;抑或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是两个抛开世俗观念的年轻人,不管不顾地相爱了......”
如此棘手的问题抛给我,寄望我能为之解决此事。我不知该如何下手。是啊,生活在村子里的表姐、姐夫,他们的内心定然备受煎熬,或许此事每日都在折磨着他们的身心,行走在路上或许都会不自觉地感觉被人戳脊梁骨,兴许他们在夜深人静时会独自哀叹,时而又怜惜地痛骂几声,感到无助又无奈!他们或许与女儿已进行过多次沟通与交流,但都徒劳无益。作为老实本分的农民,大半辈子都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农村,他们的思想纯净、高洁,内心所遵循的是公序良俗,所追求的是儿女们能够安居乐业、光耀门楣。我想他们必定是走投无路了,才寻求亲戚朋友的帮助,而我向来是他们口中的标杆和孩子们学习的对象。
我尝试着去了解这两个年轻人背后的故事。通过村里的亲朋好友多方打听,“二蛋”是家中独子,生于 1990 年,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家境优渥的环境中,父母对其倍加宠爱,从不舍得打骂。“二蛋”虽说学习成绩不佳,但身体健壮,酷爱体育运动,酷爱“行侠仗义”,在同学间发生小摩擦时,有时会因帮倒忙、帮错忙,引发不必要的矛盾,甚至引发打架斗殴之事。自小学至初中,基本都是这种状态,不爱舞文弄墨,却结识了形形色色的兄弟或哥们儿。在村里的初中毕业后,父母希望他到镇上读个职业高中,学个养殖或苗木种植之类的技能,然而,“二蛋”却说什么也不肯继续读书了,执意要跟父亲一同学习经营“磨坊”的生意,也就是在村里为村民磨面粉。干了三四年后,他深感枯燥、乏味,便跟比自己年长几岁的同村“兄弟”打听,听闻他们在省城混得风生水起,能否带自己去见见世面。于是,在 20 岁那年,他来到省城,开始混迹于洗浴中心、酒吧、KTV、夜总会等夜场服务行业,几年间,从一个小小的服务员逐步成长为一名店面经理。在父母的支持下,在省城购置了房产、车辆,后经朋友撮合,与圈内的一名女子结了婚。
外甥女自幼便是个文静的女孩,自幼乖巧听话、勤奋好学,是左邻右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常常在班级的成绩中名列前茅,犹如励志孩子的成长剧本一般,自小学、初中至高中,一路走来,皆是励志的榜样,最终成功考取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
优秀出众的外甥女,一度是表姐、姐夫引以为傲的资本,他们内心的喜悦、内心的期待,多年的艰辛付出终将在不久的将来给予他们加倍的回报,不单单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巨大满足。
然而,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先是外甥女工作的不稳定,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三年竟换了六家单位,再者物质消费越来越高,愈发讲究脸蛋和衣着,动不动就让家里再给些“赞助”。表姐的担忧愈发深重,最终,在听闻外甥女与“二蛋”同居的传闻时,险些晕倒过去。
我该从何处下手去帮助他们呢?先是尝试着与外甥女在微信上寒暄,谈及工作、生活,再谈到婚姻,她打电话过来,说道:“舅舅,你就别绕弯子了,我现下就是跟‘二蛋’在一起,他已然离婚,而且他人并不坏,虽说小时候在村里臭名昭著,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个坏蛋。这些年,尽管他从事的是夜场的服务业,但这也并非不光彩之事,反倒比那些眼高手低的大学生还要更上进。他勤恳、踏实,关键是对我好。再者,我们同村,小时候又是同班同学,我们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念都较为一致。虽说有学历上的差异,但这些年他历经社会的摸爬滚打,通过社会这所‘大学’的磨炼,他的认知和学识也并不差。舅舅,你是善于学习之人,思想观念亦较为超前,我相信你应该能够支持我们,不是吗?”
“二蛋”接着说道:“哥,你就放心吧,我定会对你外甥女好的,绝不会让她受丁点委屈。还有啊,我在此也做个承诺,结婚的彩礼给她爸妈一百多万,给他们在省城再购置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哥,你就放心吧!”
我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我故作深沉地讲:“你们说的也不无道理,或许你们也可以冷静下来,从长远的角度再考虑一下你们的未来,或许再看看彼此是否还有更优的选择......”
我不知所措地说了一通,跟他俩通话后,我的脑海中好似有两种声音在相互撕扯,“外甥女说得不无道理,此‘二蛋’已非彼‘二蛋’,莫要阻拦他们,任其自由翱翔吧。不,品学兼优的外甥女理应找个同样出类拔萃的优等生,最好是‘高富帅’那种。”脑海中两种声音在激烈的争吵,吵得难解难分......
与外甥女沟通后的第三天,我给表姐回了电话,我说:“表姐,咱是自家人就不绕弯子了,我已与他们俩都沟通过了,年轻人在外都不容易,或许他们俩是惺惺相惜吧,再加上自幼是同学,彼此更为熟络,彼此更为投缘。那个‘二蛋’如今在省城是一家公司的经理,现今的事业也越做越大,他说准备这两年就在省城给你们购置一套房子,待结婚时再奉上上百万的彩礼。接你们到省城居住,让你们二老也享享清福。”
表姐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姐夫赶忙说道:“兄弟,知道了,辛苦你了哈!得空了带上老婆和孩子回老家来转转,姐夫带你去咱邻镇开发的风景区去玩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