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喜欢比较和攀比?(诱饵效应)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我们其实一直在做对比,无论过得好的人与过的坏的人;都在找对比;
核心会在:A A(-) B;当出现这三个选择的时候,我们大部分的时间会去选择A;
比如(丹-艾瑞里在麻省理工学院做了100的测试):
某杂志电子版:59元; 选择:16人;
纸质版:129元; 选择:0人;
纸质版+电子版:129元; 选择:84人;
如果只有:
某杂志电子版:59元; 选择:68人;
纸质版+电子版:129元; 选择:32人;
其实对应纸质版就是诱饵,相当于A(-),我们总是靠观察周围的事物以确定彼此的关系;正如下面的图,其实两个黑圈是一样大,但是我们感觉右边要大一些,就是因为我们在时时刻刻做对比;所以在面对销售的时候,我们要小心这种诱饵,在做销售的时候,要学会设置这个诱饵;
两个一样的黑色圈圈富人嫉妒比自己更富有的人
事件:1993年,美国联邦证券交易中心首次要求强制一些上市公司披露高管的薪酬和津贴;
1976年,美国高管的平均薪资是普通工人的36倍;
1993年,美国高管的平均薪资是普通工人的131倍;
公布薪酬后,美国高管的平均薪资是普通工人的369倍;
一个有意思的点:一个人对工资是否满意,取决于他是否比他未来老婆的姐姐/妹妹的老公挣的更多?哈哈,既然知道这个事实,寻求终身伴侣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点,最好找对面的姐姐或者妹妹的丈夫有失业可能的;
打破相对论的怪圈
选择1:一支笔25美元;15分钟另外一家店:18美元;
选择2:一个西装455美元;15分钟另外一家店:448美元;
饭店为什么总有一些很贵的菜?
纽约时报记录了一个餐厅顾问格雷格 拉普的事情;菜单上的主菜的高价能够给餐馆增加盈利--即使没有人来;因为人们一般不会点菜单上最贵的菜,但是他们可能点第二排的,我们把主推的菜系放到第二排;这样能够增加利润;
收获+思考:
在行业方面如何应用到:
诱饵理论:是否可以在提出企业的时候,提出3家选择,A(电子厂)B(电子厂-)C(汽配厂);看客户如何的去做选择;在面临有对比的情况下是否更加有可能去选择我们主推的企业A厂?
在销售过程中,形成几种产品做对比:A A(-) B这种产品格式;着重推出A;形成多个模式(月租/年租/买断);多种模式也遵循诱饵原理;
并且形成横向对比;比如你不做,周边某些人会去做;比如在某小区有3个驿站;我帮助这个驿站,保护这个驿站的区域性;每一家仅有一天的反应时间;
在生活中收获:
针对打破相对论的怪圈的选择中:以后思考时间与金钱的关系;而不是我这次省下的钱是从10美元中节省下来的还是从100000美元中节省下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