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读书时,我们是在读什么?

当读书时,我们是在读什么?

作者: 高智豪 | 来源:发表于2018-07-07 23:55 被阅读8次

    去年,因为工作原因,有幸邀请拆书帮创始人赵周老师做过一次线上分享,当时就被赵周老师职场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吸引。后来得知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再版,马上就入手了一本,下面是书中部分精华内容。

    一、前言

    1.成年人的很多麻烦都是因为学习能力不足。

    2.读书无用论的本质是,学习者不具备使学习有用的能力。

    3.读书之前应该先确认自己的目的,然后选择不同的书,并使用不同的读法。比如致用类的,应该拆为己用,联系个人经验加以运用。

    4.职场人学习效果的瓶颈不在“教”,而是“学”。

    5.对于成年人或职场人,要实现真正的成长需要学习者自己:有足够的学习能力,拆为己用,处理信息,解决问题,也就是知行合一;另一方面,学习者要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反求诸己,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断升级,成为专家。


    二、读书为什么这么难?

    1.读书这么难的问题:没时间、没精力、看不懂、记不住、看不下去。

    2.如果学习者缺乏内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即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那么即使解决没时间、没精力、看不懂、记不住、看不下去的问题,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3.阅读本身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并且改变行为只发生在将读来和听来的知识内化和反思之后。


    三、从“读书”到“拆书”

    1.有效管理就要防患于未然。

    2.有效学习的5大公理:自我导向、关联经验、强调实践、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内在驱动。

    3.绩效面谈可以不是找缺点,而是“助发展”,比如提问“你哪些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好?”、“什么事进展得还不错?”、“你的团队最棒的地方是什么?”、“你怎样才能充分发挥长处?”


    四、学习者的不同境界

    1.学习者一般分为初级学习者、高级学习者、学习促进者3种。

    2.初级学习者往往把书当做权威,认为在书中找到正确答案是学习的任务。

    3.高级学习者往往先判断学习的目标、读书的类型。他们往往是不对书负责,而是负责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

    4.学习促进者往往是通过教会别人而深刻掌握某些知识。

    5.高级学习者在提问时,往往追究“如何”而不是“为什么”,比如你为什么在外面找小三?→你是如何有家不愿回的?


    五、便签学习法

    1.记笔记的方法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应的学习思路。

    3.便签学习法的工具:3种颜色不同的便签,分别记录I(用自己的话重诉信息)、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A2(我的应用,或者目标与行动)。

    3.拆书7步曲

      1)确定要读的书是致用类图书,确定读这本书是为了提升某方面能力,或者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并能在生活中得以运用。

      2)快速阅读,遇到不懂的,先思考“这对我有多重要?”——也就是对解决问题是否有用?

      3)用I便签,记录下用自己语言重诉的相关信息

      4)在A1便签上,写下之前自己的经历

      5)在A2便签上,写下自己为达到某个目标应该具体实施的行动。

      6)在书页旁,贴一个提示便签,提示自己这里是学习资料。

      7)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自己每天要看的地方。

    4.使用便签读书法时,要注意:如果书里面内容通俗易懂,可以不用I便签;便签想好再写。

    5.几个常见的误区

      1)使用I便签时,不要附会旧知。也就需要我们在记录I便签时,问自己“若没有读这本书,I便签写下的话我知不知道?”,如果答案是“是”,那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2)使用A1便签时,凡是没有具体时间、案例的,都会是泛泛而谈。

      3)使用A2便签时,要先定目标,再规划行动,最后还要检查计划的可控性。比如一个月后,我们要清晰的知道完成了A2便签的事。

    6.便签法的微信训练法,也就是我们发朋友圈前,先问自己“我能加上自己的重诉再转发吗?、重诉的时候能体现一下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吗?、能补充自己的相关经验吗?、能加上自己的应用或者行动吗?”

    7.便签法的适用边界是内容本身要准确,所以要求我们挑一本好书、还要知道如何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六、打造学习力的三个维度

    1.所有的知识都算是信息,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知识。

    2.分析信息的关键是追问前因后果

      前,前车之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作者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者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后,以观后效,若依从这些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是什么?

      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3.整理信息的关键是明确适用边界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观点的案例?

      用,使用条件,要这么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边,旁敲边鼓,从前有没有类似的信息?其他人、行业是如何看待类似的问题的?

      界,楚河汉界,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4.遇到新信息时,在分析阶段(问前因后果)主要关注信息的有用、有价值之处,到了整理阶段(问适用边界)再去质疑和挑战。

    5.库伯学习圈:学习的起点是人们的经验,然后是对经验进行反思,再系统化和理论化反思的结果(也就是理论化),最后是行动。行动中出现新问题,开始新一轮学习圈。

    6.绝大多数情况下,未经反思的经验都是不可靠的,未经追问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

    7.经验经过反思和追问可沉淀出信息,信息经过分析和整理可升华为知识,知识经过内化和应用可转化为能力。

    8.学习能力的重要维度之一就是对照信息加工出上下文,加工成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


    七、构建属于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1.知识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输出,包括写作输出和教会他人。

    2.在一切跟学习有关的事情上,反求诸已,要打造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3.打造知识体系,首先是内在的修炼,随之才能产生外显的效果。有了知识体系,可以提升表达思维、从0到1成为专家的能力、待人接物的智慧。

    4.表达思维提升主要是成长思维、批判思维、系统思维。具备成长思维的人认为世界充满了有助于自己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寻求学习机会,寻找反馈,问正确的问题。着眼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从错误中学习。批判思维的人习惯追根究底,务求认知全面,判断必出理据,评价必求公正。系统思维的人习惯于梳理信息或经验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

    5.案例是被赋予了意义的经验,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视角讲述,会有不同的启发。反过来,案例的贴切和鲜活程度,是检验文章或作者认知程度的良好指标。

    6.搭建知识体系,可以从问题出发,从点到网(经验、名言→分析整理),从网到点(框架→点)。


    八、知识体系如何搭建

    当读书时,我们是在读什么?

    九、主动学习的境界

    1.主动学习就是有输出的学习(体验和反思、写作、教会别人)。

    2.避免逛街式学习,需要在学什么的课题选择上实现“自我导向”,首先要识别自己的核心能力,找到与目标岗位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距,然后又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课题,最后,再用主动学习的方式强化自己相应的核心能力。

    3.用以学习的素材无外乎知识、信息、经验。知识相对系统、权威,来源通常是经典图书或专家课程;信息相对碎片化,来源通常是网络或者他人建议;经验主要是自己的经历、问题、实验、观察。

    4.经验加上反思,是最重要的知识。

    5.界定适用边界的4类问题最难回答——很多时候自己不能马上想到反例或相关信息,但通过教别人,可以在现场获得反馈、提问、质疑或挑战,这些更有助于理解适用边界。



    整理:高智豪,专注用户增长,曾一篇文章为企业带来1000+家B端企业用户,微信:gzh20170529,请备注姓名+公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读书时,我们是在读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yn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