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活,人们四处漂泊。漂泊非为所愿,但人生免不了漂泊。”——《红楼梦》
01
不知道什么时候,身边很多大学毕业的同学,开始沦落为“漂泊一族”。为了梦想,他们背井离乡,独自在陌生的城市奋斗。
最近,有一个朋友要离职了。他是我在写作营认识的,文章写得不错,原先做过新媒体编辑的工作,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小伙子。
离职的原因很简单:之前那份工作的薪水太低,虽然工作量不大,很容易浑水摸鱼,但是能提升的能力也不多。
和他细聊了一下,情况大概是这样:他老家在南方某个小镇,父母希望他在家这边考教师或者公务员,找份稳定的工作。只不过,他想出来外面闯荡一番,多挣点钱。
对于出身底层的年轻人,青春似乎便是他们追求梦想最大的资本。他们不甘平庸,更不想拿着那点微薄的工资虚度光阴。
家乡,是心灵的港湾,停泊的,却多是破旧的渔舟。很多人选择远走他乡,归根到底,无非是为了财富自由,提升能力,但相应的代价就是风吹雨打都要自己扛。
如果不是为了钱,谁他娘愿意出来流浪?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组数据:2017年本科毕业生起薪平均水平5200元。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租个普通的单间都要3000元,已经占据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
或许,在旁观者心中,那些怀揣着淘金梦的漂泊者,早已与人生赢家划上了等号。然而,真正走上人生巅峰的人,其实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人,无不被套上现实压力的枷锁,在黑灯瞎火下徘徊前行。
很残酷,也很现实。
如果家乡能实现梦想,谁还会选择背井离乡?02
机缘巧合,我在大学期间认识了一个师范专业的师兄。从小生活在穷乡僻壤的他,向往着将来可以衣锦还乡。那年他毕业后,阴差阳错考上了县城的编制教师。
虽然每个月工资还不错,待遇也行,唯一的遗憾,就是离家里很远,来回一趟就需要一天的车程。
没过几年,他在老家那边结了婚,妻子也是在那边工作。于是,心里便多了一份牵挂。
为了与家人团聚,每个周末,都得坐那种拥挤得前胸贴后背,臭味熏天的公交车回家。礼拜一要回单位了,不得不起早贪黑赶上最早的一班车去上班。
每个孤独的夜晚,对漂泊在外的他来说,就如同漫长的雅尔达之夜,忍受着思念的煎熬,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眷念。
有时候,看过的大川山水,不及家乡的一条溪流,那些城市的繁华,看过后,也变得无趣,再不及家乡的一草一木。
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从此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乡愁。
有人说,距离产生美。可是这种美,在漂泊者眼里,只不过是海市蜃楼般的自我欺骗。所谓背井离乡,不都是逼出来的吗?
“有许多时候,眼泪就要流,那扇窗是让我坚强的理由。小小的门口还有她的温柔,给我温暖陪伴我左右。”——李健《异乡人》
如果家乡能实现梦想,谁还会选择背井离乡?03
前些日子,我也即将踏上漂泊异乡的旅程,对家里的人自然会牵肠挂肚。在和朋友谈到这事的时候,他的一番话让我深思良久:
小逸,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吗?很久以前,有一些中原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开山拓荒,才有了我们这些子孙后代。
归根到底,人类的历史,便是迁徙的历史。我们远走他乡,就像蒲公英的种子,带着一种使命感,让祖辈的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很多时候,我们沉浸在狭隘的自我之中,在家乡与梦想的拉锯战中苦苦挣扎,殊不知有梦想的地方,家也可以扎根发芽。
也许,漂泊的意义,是为了以后不再漂泊。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幅很有意思的数据图:
如果家乡能实现梦想,谁还会选择背井离乡?如果这么算的话,那么,我们此生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只有55天!
一辈子那么长,回家的日子,却掰指可数。
后来,我工作稳定了,所幸父母并不是那么安土重迁的人,便把他们从原来的老家接到我单位附近这边。虽然是租的房子,不过有家人在一起,也是有种别样的温暖。
所以,我们的家,便不止是那短短的55天。
家与梦想,并非鱼和熊掌那样不可兼得。
大富大贵,可遇不可求。在成人世界里,永远没有容易2字。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活法,谁也改变不了谁,只不过,我不愿意做一个有家不可归的人罢了。
最后,送上一首毛不易的《消愁》: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守着我的善良,催着我成长,所以南北的路从此不再漫长,灵魂不再无处安放。”
但愿余生,不愁吃穿,不忘故乡。
祝你,也祝我。
如果家乡能实现梦想,谁还会选择背井离乡?
网友评论
~关注《青春灿语》专题,这是我们的芳华!说我们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