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最隆重的中国传统的节日,是节日气氛最浓厚历时最长的节日。
“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腊八节”后,甚至更早开始,人们便着手准备过年,这一准备过程是“漫长的”。年货的备办,在我年少时的记忆中,最先要做的是蒸糯米饭晒“米花”,做米糖,接下来是炒豆炒花生炒瓜子。这些吃的都是小孩子们最期盼的,从准备好的那天开始,天天都可以偷着吃。再一件事是妈妈要给每人买衣服裤子鞋袜,过年时才能从头到脚穿戴一新。手头的工作,烦杂事务也得赶在年前煞尾,好安安心心无牵无挂过大年。
终于除夕到了,红色是过年的底色,目光所及之处都溢满了中国红。红红的大灯笼,红红的中国结,红红的对联,红红的年画,红红的福字,红红的窗花,铺满一地的炸碎了的爆竹的红红纸屑,红红的大蜡烛摇曳着红红的火焰。人们的脸上都绽放着红红的笑意。平时在外的人都已赶回家,几代同堂,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家说着欢快的事,谈着对来年的憧憬,互致新年的祝福。屋内洋溢欢声笑语,屋外爆竹声此起彼伏。欢乐是过年的标准情绪。
欢乐的情绪,美好的祝福不只是在家人之间溢开,还要弥散至亲戚中去。于是从初二开始,人们便开始拜年。
“正月拜年认亲,清明上坟认祖”,拜年其实是加深亲戚之间感情的过程。
拜年是有讲究的,拜年顺序是按辈分从大到小从亲到疏,拜年礼包是要成双数的。
拜年时兄弟姐妹常常是约好一起去的。见面了,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笑,问长问短。迎进屋里,摆上茶果,大家边吃边聊,互叙别情,谈过去一年的情景,聊来年的打算。
同时,厨房里也忙开了。一会儿点心上来了,肯定是一碗热腾腾的面加两个蛋。到饭点了,一桌丰盛的菜肴,酒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互相敬酒,说祝福语吉祥话。往往会划拳的,于是热热闹闹的,一派喜庆,一堂温馨。
告辞的时间到了,拜年礼包要一一落实。礼包一般是长辈才可能会收,但收包时往往要经过反复的推让。长辈推让时常说的话如:“等你自己会赚钱,再吃你的东西”,“你父母还在我怎么能收你的礼”。而晚辈则常说“平时也没给过您什么东西,这点薄礼你一定要收下”。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往往拜了几个亲戚的年,拜年礼包最终还是在自己手里。
拜年,在意的不是你的礼包,在意的是你的亲情。如果你连续两三年,非正当理由,不去亲戚家拜年,尤其是不去拜长辈的年,你是理亏的。就算别人体谅你,不说什么,你自己也觉难为情。当然,现在时代变了,科技进步了,拜年的形式也有变化。打一个电话,接一段视频,都可把遥远的空间距离缩短至零,把心理距离无限拉近,把亲情纽带不断增强。
不管那种形式的拜年,都使血缘亲情变得浓稠,使中国年的年味弥漫人间,使中国年意蕴丰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