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学:
《目送》——龙应台
龙应台的文字细腻得很,似乎有些魔力,可以让你身处的环境莫名的寂静上几分,不论你是在闹市还是山林,你总似乎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不知不觉,你会变成一个温暖系电台主播,不管你是朗读还是默读,你的语速永远快不起来,因为你知道,快了哪怕一点就会破坏了这本书。当我刚读这本书的时候,走出图书馆,我不停的感叹,一个人的心思怎么能细腻到如此?难道真的有人可以默默地看云看到落泪?她说:“年长+文学+女性=细腻的心”。
《偷影子的人》——马克里维
偷影子,形容得太美了。偷的是影子,不过是为了感悟灵魂。偷影子的人,是一个带着孩子一般纯真的心的人,他看到的世界并非利益纠葛不断、纷扰繁杂不停的世界,而是一个简单、自然、充满着惊喜和感动的世界。他们对于身边的一切都很敏感,对于感情的事永远比对于利益的事重要的多。他们关心草叶的生长,关心花瓣的凋谢,关心雨水的清莹,关心岩石的粗糙,关心父亲耳鬓的白发,关心母亲眼角的皱纹,关心朋友眉头的变化,关心爱人冷暖的需求。他们并非遗世独立,而是专注于这个世界不愿为人打扰;他们并非不近人情,而是他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己在乎的一切。说到底,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人在成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是爱与失去。但爱和失去是对立的吗?我想不是,因为在你关怀这个世界的时候,爱和失去早已成为苍白的词汇,你心中只有圆满,只有包容。
《万物有灵且美》——吉米哈利
这本册子里面的文章,倒像是日记,一个乡村兽医的出诊日记。一篇一篇文学性不强的文字,却处处透露自然的气息。“万物有灵且美”,这一句读起来便让人扬起嘴角的唯美的话,便是对生活对自然保持一颗贴近的心最真实的写照。我相信作者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即使他在做着平凡的事。“治得了猪,写得了书”只是作者的最表面,我相信在他的心中,拥有的是对整个世界像老人一样的包容和像孩子一样的热爱。当生活不断的催促着我们前进,你是否依然能够在繁杂里保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是否还可以为了路边的一草一木感到欣喜,是否依旧愿意为朝霞与日落驻足?物质为我们提供生活,但我们应该记住:物质不是目的,生活才是。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林语堂是文学大师,更是国学大师,他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让人耳目一新。之前从未认真对待过这位大牛,很幸运能够在清华大学慕课课堂上获得老师的推荐,并捧来阅读。书中充满了作者对世事的看破,对生活的包容,处处藏妙语。他说:“上天赐给了我们七十年的寿命,如果我们的心志太高傲,想要永生不死,这七十年,确是很短促的;但是如果我们的心地稍为平静一点,这七十年也尽够长了。一个有智慧的人如充分长寿,在七十年的兴衰中,也尽够去视看习俗、道德和政治的变迁。他在那人生舞台闭幕时,也应该可以心满意足地由座位立起来,说一声‘这是一出好戏’而走开吧。”
《记忆与印象》——史铁生
在高中的时候,因课程需要看过《我与地坛》,但可惜囫囵吞枣未见其真。当时多看阅读书城推荐了这本书,正好折扣,我便买了下来,没想到读着读着倒想再温习一遍《我与地坛》了。与其说作者是文学家,不如说他是哲学家,好像每一个经受了苦难的人都不再平凡,史铁生无疑是其中的代表。苦难如果打不倒你,就会成就你。当史铁生失去了行走能力的时候,他的思维便准备好了遍布万里河山。我愿意推荐这本书,并不是因为他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而是在这些人物和故事中的作者,我们应该试着去理解,他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2. 经济与管理
《把时间当做朋友》——李笑来
如果你看到这个名字,觉得这是鸡汤,那你就错了,但是如果你现在对生活迷茫,选择看看它,那你就对了。这是一本看起来很快的书,总体来说,像一本集合了各种鸡汤文的集子,但并非贬义,而是另外一种赞美。我认为最难得的就是,作者能够对每一种人性进行逻辑剖析,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或者观察角度。不论这本书写得如何,我相信这位作者是一个有独立之思考的人,并且是一个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掌控的人,因为他的文字无时无刻不透露出这一点。
《从0到1》——彼得蒂尔
商业的书,门外汉应该保持“敬畏”,如果不是商业的实际参与者,读这些空洞的管理和经验之类,是需要警惕的,尤其是你还想研究它希望总结出个什么定律blabla,除非你是“专业”的。
之前看过一本我觉得至今为止看到的最棒的一本商业(不是经济学)的书,叫《光环效应》,虽然时间已经很久了,但是印象实在很深。这本书通篇即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商业永远不能像数学一样准确。这本书例举了很多曾经久负盛名的针对商业或者针对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或者期刊文章,包括《追求卓越》之类的大神级的书。《光环效应》告诉我们,这些书里面曾经一直赞扬的公司,真正保留下来的寥寥无几,并非公司变化太大,相反有很多公司失败就是因为那些被许多作者赞誉颇深的“品质”,比如固执的领导者、精细的管理架构、随机应变的公司战略……不胜枚举。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并且愿意看看我的观点,可以在简书里面找我的读书笔记《商业书里的投机取巧》
《国富论》——亚当斯密
《国富论》就不啰嗦了,感兴趣的肯定都看过了,不感兴趣的估计看不下去。总体来说,这本书对经济学思维的理解还是挺好的,简单入门,就是学了基础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以后,看着数百年前的经济学开山之作有点奇怪,不知道应该说他的好话还是坏话,索性不说了。
3. 杂志:
四本《第一财经周刊》
第一财经周刊,是我第一次愿意花钱买电子杂志希望可以实时跟进而不是去看那些过期免费刊,虽然这是一本商业杂志,里面一定有前面我评论《从0到1》时写下的担忧,但是我还是愿意坚持看,四点原因:了解世界;汲取知识;锻炼意志;学会总结。如果你喜欢这份杂志,又不想花钱买,可以去我的简书,我每周都会整理一本近期的杂志重点,这是我总结和整理过的哦,高质,重点是免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