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我相信是大多数人一生的追求。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财务自由”呢?
百度上是这么定义的:
财务自由是指人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简单地说,一个人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至少要等于或超过他的日常开支,如果进入这种状态,就可以称之为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仅仅适用于少量人口,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试图达成财务自由,那么该系统将不可避免地崩溃。该理论认为财务自由所依赖的被动收入,来源于其他人的主动收入。
没错,“财务自由”仅仅适用于少量人口。
这和成功形成互应,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人,用二八原则来解释就是80%的钱掌握在20%的人手里。这20%的人就是所谓的成功人士。
但,成功人士并不一定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反之“财务自由”的人代表着他成功了。
《新鸳鸯蝴蝶梦》那句“谁又能摆脱这人世间的悲哀”,即使你是首富的儿子都不能摆脱悲哀和束缚,世上哪还有什么随心所欲的自由?
“精神自由才能财务自由”,这句话听来非常虚伪,但细细品味,却也有几分道理。就拿人们很爱标榜的“月入3万”来看,有的人过得如履薄冰,每天都是成日成夜地工作;有的人过得潇潇洒洒,充实而知足。
同样物质条件下,人的主观世界很大程度决定了生活状态。
在有的人眼中,拥有想要厚厚一沓VIP黑卡、领口绣着名字缩写的高定衬衣、市中心CBD的江景小复式,这才算衣食无忧。而在另外一些人眼中,每天上班穿着普通衬衫足矣,周末约几位好友共度,时不时给家人做顿可口的饭菜,也是一种衣食无忧。以上二者都有道理。
提高经济能力到某个程度后,靠物质得到的幸福感逐渐稀释,所谓自由,其实与你的主观想法不可分。
如果你是工薪族,没必要把财务自由作为摆在“神坛”上的追逐目标,不如把目标放小些,做些不起眼却有效提升生活品质的事:
1.自己和家人好好活着
多少人感慨“有钱真好”不是在买房买车时,而是在医院里,这挺让人唏嘘。身体健康时,也应配置商业保险,万一遇到意外也不至于经受身体与金钱的双重打击。
2.有一份能体现价值感的工作
虽然很多人把薪资当作选择工作的第一考虑因素,可要想一份工作做得长久,做得有意义,热情和价值认同都是必需品。
3.量入为出
“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特缺钱?”有人说得特别精辟“你的欲望比你的收入多一块钱,就是贫穷。”
“财务自由=被动收入>花销”,人们习惯把目光聚焦在“被动收入”与“花销”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是中间那个“>”。放弃为虚荣或过分的欲望买单,至少让自己过得更从容自在。人生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只要你比前几年、去年、上个月生活好了那么一点点,都值得击掌欢呼。毕竟,我们追求的从来不是“财务自由”4个字的认证官印,而是努力追寻路上,那个变得更好的自己。
“财务自由”不是你拥有很多很多的金钱,而没有时间去旅行,没有时间去学习,让自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
我个人认为的“财务自由”是有钱、有闲、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实现被动收入。在高品质的生活中活出自我,不世故,不世俗,想远行拎包就走,潇潇洒洒,并坚持一生阅读和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