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写给家长的文章,一定要仔细阅读哦!
经常会有家长问:”为什么我的孩子画的画总是乱七八糟的?”这是家长们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好多学画儿童的家长都被一个“病毒”感染着,那就是”画得要像“。
正常成年人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我们已经习惯于将看到的画面马上与脑海中常年储存的信息做比较,于是立即认出画面所表现的事物是什么东西,这画了一棵树,那是一座房子……这种阅读方法几乎成为不自觉的,下意识的习惯了。但对于儿童画欣赏却不适用。
儿童绘画的显著特征
作为绘画艺术中描写记录现实物象的功能,已经在历史上被摄影替代,写实只是绘画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已,那么儿童画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呢?其实是稚拙的童趣!
不合乎比例、透视,却合乎表达的需要。天真无邪,歪歪扭扭,粗粗细细,曲曲直直,这正是任何成人作品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也正是儿童画特有的美感。
艺术有各种各样的风格。不同规范的人,有不同的美学观念。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发现不同的美。
所以,完整是一种美,残缺也是一种美;整齐是一种美,潇洒、杂乱也是一种美。每一种画都是一种心态和风格的表现。我们能引导孩子的是能用各种风格画画儿。
会“乱”不会“整齐”是不行的,这是心态毛躁,注意力不集中所造成的;只会整齐认真的画,也不是好现象,还要学会自由潇洒,随机自然,这才能使得儿童画活起来。
儿童画不要画得太规整,太规整意味着画得死板。好的儿童画要符合儿童的特点,它自由潇洒,无拘无束,这样的画才活得起来。
家长在表扬和批评孩子时,不能图自己一时的痛快,要多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要当个有心人,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做到心细些再细一些。要 “惜话如金”,不要轻易的表扬和批评孩子,尤其是批评更要慎重。
现实让我们懂得了,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和想法,进入孩子的心灵深处,才能谈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才能当好孩子的朋友,孩子才拿你当朋友。
孩子画写生事实上是记忆、联想、创造加写生。年龄越小往记忆、联想、创造上靠得越近,年龄越大往真实客观上靠得越近;感性的、直观的、想象的画画方法与年龄小的小朋友为伴,理性的、真实的、科学的画画方法愿意找年龄大的孩子。
家长该怎么做呢?
研究表明,胆小的孩子一般意志也薄弱,办事缺乏主动,爱依赖别人,更缺少创新精神。这一现象的形成跟 孩子缺乏父爱和母亲过于亲密、依恋及长期生活在“母性群”周围(幼儿园或亲戚阿姨)有密切联系。
父亲带给孩子的坚强、勇敢、大度、承受力和阳刚之气是其他 人很难替代的,父亲多跟孩子一起玩,多带孩子在“男人圈”里玩,才能真正解决“依恋”问题。
儿童画与生活有关,但却不是生活,因儿童画出的东西与生活中的事物在形体上差别太大。儿童画与艺术有关,但却不是艺术,因为真正的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而儿童画是“碰巧了”撞运气。
儿童画与年龄有很大关系,但却不是只要到了这个年龄就能画出来,还需要成人的启发、引导、培养。所以儿童画与家长很大关系,起关键作用的并不是教师,而是家长。
成人画的在于“求”,儿童画的美在于“碰”
我们在观察孩子画画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孩子们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记录了孩子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历程。孩子的奥秘藏在孩子的心理中,进入 孩子的“心理”,才能找到孩子的“奥秘”。
成人画的画是思想与审美力,孩子画的画是好奇心,好奇心永远是孩子画画的动力。
儿童画不能作“统一”画法,不能作“统一”要求,更不能作“统一”标准。儿童画不是画得很像的就好,不是画得漂亮干净的就好,不是涂色均匀的就好。在画的过程中,既不能“互相学习”,又不能“取长补短”,也不能“互通有无”。
绘画对孩子的好处
绘画能够培养幼儿对于形状、色彩以及构图的认知,养成幼儿全面的审美能力。
同时绘画也是一项挫折教育,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要遇到很多的困难,例如一张作品的 完整呈现需要其持久性和耐力,同时还锻炼了幼儿手指的控制能力,良好的握笔、行笔习惯;幼儿从绘画的过程中不断的审视过去,进行 提升与修正,完成了其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
幼儿的绘画能力在低龄阶段还不能完成想象的呈现,他们更多的是要通过潜能的训练完成基础储备和兴趣点的确立。
当我们的宝贝每天可以持续安静的画半个小时的时候,无论他们画的是什么,都确定他们在从自己的世界里提炼着自己的看法;在美丽的线条中和色彩里完成他们对 于美好生活的认知和感受的呈现。
让我们认真的对待孩子们每一笔的涂鸦,这些将构架他们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网友评论